我没有毒奶我自己(很委屈)!!
我也没有立FLAG(超级委屈)!!!
我就立了一次?不,两次??不对,似乎是三次???额,或许四次????
(说起来我今天是不是差点儿又鸽了?)
......好吧QaQ
你们好过分的,还我一百章之内没写完是因为没有大长更的,我严肃的告诉你们,你们以为我会生气,然后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们我能在10章之内写完本卷么?
我才不上你们催更的当呢!
还有说我加更都加更完了,灭赵都不一定能灭完的,这个未免也太扎心了吧!!!
我和你们之间没爱了,没爱了!
(P.S今天更新晚是因为有点儿私事回来晚了,然后贫穷的在下有没有存稿Orz)
第108章长风破浪会有时
他脚下是雁北,是赵国的北境。他的身份是雁北君,是赵国的王所封赐的称呼。他身后是赵将,是统领着赵国士兵的将领。他们的家人是赵人,他们的亲朋好友是赵人,甚至他们自己本身也是赵人。
他们每个人,都与赵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如今,他说他不愿意为赵而战,无论他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对于这群人来说,这无疑就是背叛。
身后是一片寂静,而白舒一直吊在空中的心却终于落在了实处。当第一句话话说出口,剩下的那些纷乱的句子,像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编号,有序的排好了队,等待自己出场的时机:今日请诸君前来,为的便是此事。
将军欲要叛赵?身后有了第一声疑问。
是。话说出后,很多事就要轻松多了,我自问这些年对雁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也从未做过对不起赵迁的事情,可如今赵迁如此待我,赵国如此对我,你们有要我如何能够平息对他们的怨气。
那将军叛赵之后呢?可是想要自立?还是欲要再西,去将军之前所说的草原另一头?
入秦。坦然相对,如实以告,实际上这也没什么值得被隐瞒的,只是这是我私人之愿,却并非强求诸位与我同行。若我入赵,此番赵迁的仇我必然要报。而他日若是真的在战场相见,大家各为其主,也不必手下留情。
也就是说将军打算自己一个人再入秦国?为秦将,征讨赵国?还是之前的声音,男人带着几分怒气,不知是冲着白舒去的,还是冲着秦国去的,秦国就这么好,让将军念念不忘,甚至回了雁北后,还满心牵挂?
秦君已派军立在了赵国与秦国相交的边境,这条消息还是他们在赶回雁北的路上收到的,与之一同收到的还有秦王宣告天下,雁北君并未死,要求赵王迁立刻释放雁北君,否则就要挥兵北上的消息。
虽然知道秦国此举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但既然愿意为他这样做,若说不感动,那是假的:他已答应我,若是雁北百姓不反,他不会牵连无辜。置于腹部的手骤然紧握,他也不会理会雁北的政策,若是足见成效,还会推广至秦国。所以便是没有了我,待到他日雁北易主,这些年雁北的策略也不会大改。
将军如何得知与他的声音一并想起的,是另一个年轻的小将,所以秦国也会和雁北一样推行哎哟!惊呼声呼了一半,就被一声哎哟给打断了。
发出声音的小将似乎是被谁揍了一下,话没说完,只剩下跳脚的声音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白舒何等敏锐,几乎是立刻察觉到了异样。
将军若是早就决意入秦,甚至都笃定了秦王不会动雁北,又为何要回来?第三个声音,就不怕我们反手在这里杀了将军,为赵国除去一个祸患么?
那便是我识人不清,白舒回身,果不其然看见了他的副将们脸上或笑或不满的样子,唯独没有愤恨,所以,你们胆子够大的啊。所有的忐忑变为了哭笑不得,学坏了。
将军你过分在先的。之前被暴力制止,也是害得其他人暴露的小将呲牙咧嘴,虽然脸上还是笑意但是因为疼痛变得有几分扭曲,之前也是,将军想要丢下我们去哪里啊超级过分的。
你们又不是断奶的孩子,白舒好笑的看着他装模作样的捂着自己套甲的腹部,又不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有自己的主见是有啊,站在那小将身旁,看着应该是刚才给了对方一肘子的青年耸肩,但是主见是将军给的,若不跟着将军,怎么看得到将军说的人人皆可读书,人人皆可为官的太平天下。他的眼神狐疑,将军自己说的话,可别转头就忘了。
那是很久之前他的承诺了,承诺会给雁北一个太平,给雁北一个人人都可读书,人人皆可为官,如书中所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雁北:那,赵国呢?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得了吧,这些年的军饷和粮食都不够喂狗的,我们还得定期给他们供奉。负责后勤的男人翻了个白眼,好大一笔呢,每次划出去我都超级心疼的,有那个钱,倒不如交给钱山......
他的话说着说着就停住了,然后声音弱了下去。
唔,对,毛打断了这样的尴尬,他左手握拳垂在了右手掌心上,还要顺带给他们报仇,将军在蛮夷子手上都没伤的这么重,却在他们手上受伤了,这可不能忍。他三言两语岔开了所有人的伤痛处,不过,将军,您真的想好了么?
白舒垂眼:啊,这一点,秦王也已经答应我了。他看着自己的手掌心,愿意跟我走的便跟我走。不愿跟我走,欲为赵国而战的,便去邯郸听从调遣保家卫国。想要留在雁北的,我会烧了他们的档案,不会有任何人能够究责。
这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了:您不打算带着雁北的人一起走?小将不理解,您在秦国也无根基吧,若是带着雁北投诚的话,秦君不会更加看重您么?好歹也是一步步靠着功绩走到现在的,他自然不笨,知晓投诚最重要的就是诚意。
如果真的说是诚意,还有什么比雁北的士兵更有诚意的:既然您也说了,秦国不介意雁北留有自己的兵力,那为什么不直接投诚?唔,或者是表面上投诚,然后看着赵国和秦国谁输谁赢,这样也好做出下一步的判断?
这算是相当狡猾且墙头草的方法了,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做法会十分高效。
白舒摇头,撩起袍子在位置上坐下:你们也坐吧,对着其他人点头,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秦国和赵国的这一战,赵国就算还能打,但最后赢的也不会是赵。他微微打了个寒颤,伸手将桌子上的披风披在了身上。
为何?秦赵之间的兵力,相差并没有那么大吧?另一人疑惑,当然我是说如果雁北的兵也算进去的话,我总觉得秦国想要胜,也没那么容易啊。
你想过么,赵国还有哪些人能领兵。白舒摇了摇头,我们,还有这些年南边儿那支。赵国自赵武灵王一来推崇胡服骑射,说的便是我们这一支,可我们是骑兵,于城战攻防并不占优势,且秦赵两地多是崖壁荒芜之地,主防才是上策。
声音沉了沉:所以当年长平之战,廉颇老将军主防,且一防就是三年并无过错。打仗多是正面交锋,无必胜之把握决不能轻易出兵,审时度势才是为将之道,因为将者肩负的是数千上万的性命,每一条计策都可能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gu903();试问如今秦国有蒙氏,韩国一役出了王翦和李信,尉缭子久负盛名,甘罗主交更是年少有名,更别提秦国的铁甲精锐。赵国呢,除却李牧老将军,还有谁能够一战?白舒扫视众人,长平之战,赵国青黄不济已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