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5(2 / 2)

龙腾1856 羽落凡心 2372 字 2023-10-15

gu903();作为当事人,曾纪泽当时有必要表现得很谦卑,被同僚认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在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时,他和曾国藩一样,都坐拥半壁江山,却没有自立为帝,并且处事果断、驭人有方,务实妥协,以中国的大局和发展为重,所以即便是清廷重臣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汉臣,纷纷电报举荐曾纪泽为大总统或称帝,主持中国的大局。

此时李鸿章变现得尤为积极,他这一辈子,前半辈子忙于平长毛,剿捻贼,后半辈子又办洋务,兴水师,也知道中国虚有其表,如一间破屋。他只是充当裱糊匠,东补西贴,虽明知为纸片糊裱,但不得不为。慈禧太后当政时,他只好阿谀奉承,左右逢源于恭亲王、醇亲王等王公贵族,和翁同龢等权臣斗来斗去,裱糊匠当得累了,所以他希望下一代人能奋发有为,有所突破,现在老天开眼,慈禧太后终于死了,光绪皇帝也失踪了,满清引此大乱,尽失人心,大势已去,中国应该翻开新的历史,汉人的江山应该恢复了李鸿章主张曾纪泽称帝,他觉得中国没有皇帝江山不稳。他邀请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人北上到天津共商国是,吴王曾纪泽不好自己出面,于是派曾广孝、刘铭传、盛宣怀、容闳、严复等人也参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

在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虽然大家都同意吴王曾纪泽出来当“一号人物”,主持大局,但对未来国家的政体也认识不一。曾广孝、容闳等受过西方建议采取美国的共和制,地方自治,成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这样朝鲜、越南、琉球等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纳入中国的版图;盛宣怀则建议采用法国的共和制,组织责任内阁,中央适度集权,收回各省的铁路、电报、教育等权力;严复觉得共和制不符合国民的文化特性,君主立宪比较适合当时的国情;刘铭传一拍桌子,提议推举曾纪泽称帝,开辟新朝,持这种想法的淮军将领不在少数,李鸿章也表示大力支持,张之洞没有表态。消息传来,吴王曾纪泽也左右为难,他认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没有“总统”的概念,忠孝节义的四德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是建立德政的基础,一旦没了君主,社会必定会大乱,他也想称帝创立新朝,开万世之太平,但对各省督抚,特别是蒙古、西藏、新疆等地方是否会拥立他当皇帝,没有把握,一旦中国陷入内战,泰西各国就会趁机培养各自的代理人,瓜分中国。

就在吴王曾纪泽举棋不定的时候,西安传来消息,外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訢强势复出了他赶到西安,闻知慈禧太后的死讯后,光绪皇帝又失踪后,立光绪帝同父异母弟的爱新觉罗载涛为皇帝,载涛当时才五岁,恭亲王便宣布担任摄政王,恭亲王奕訢上台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流放了端王,废黜了端王载漪子溥隽的大阿哥之位,斩杀了亲近义和团的刚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并承诺进行宪政改革,争取泰西各国的承认。

加上载涛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是过继给钟郡王奕詥的嗣子,皇族血统比较亲近,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山西巡抚毓贤等旗人督抚,还有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军,纷纷宣布效忠新皇帝,满洲,也就是包括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在内的满族,还有蒙古王公等也宣布效忠清廷,中国大有分裂为满汉两个政权之势。

恭亲王还发电报给曾纪泽,要曾纪泽承认载涛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纲。

曾广孝也开始琢磨着这风云突变的时局,他原本以为解决了慈禧太后,曾纪泽就能顺利当上大总统,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病休了多年的恭亲王,而且看恭亲王办事雷厉风行,毫不含糊,还是宝刀未老,曾广孝派家仆去送信,约袁世凯、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半夜到自己的军营商议对策。

家仆前脚刚出门,袁世凯就领着一人前来拜访,来人身穿青衣,笑吟吟地上前抱拳行礼,此人正是张佩纶,他此时满面春风,八字胡,体态偏肥,常见的官员颟顸模样,完全跟刚戍边回天津时胡子邋遢,脸上脏兮兮,目光呆滞的穷酸书生判若两人。

原来,张佩纶入李鸿章的幕僚后,协办李鸿章的文书,掌握机要文件,当了个心腹师爷。入幕半个月后,张佩纶在李家后院的槐树下审读自己流亡戍边时的著作,摇头晃脑,悼念妻亡,泪流满面,全然没有主意到曾纪泽的女儿李菊耦站了身后。俗话说,“文章憎命达”,戍边时张佩纶生活凄苦,妻子也病亡,所以他的文章文采飞扬,饱含深情,打动大家闺秀的才女李菊耦。李菊耦漂亮温婉,此时二十二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女了,还没有寻觅到配得上自己的夫婿,于是主动上前攀谈。张佩纶时年过四十岁,两人相差十九岁,李菊耦这个“大叔控”对张佩纶遭遇十分同情,后来请李鸿章请张佩纶做了自己家庭教师,一来二去,日渐生情。李鸿章也很大度地把女儿许给了张佩纶,成全了一对佳偶。李小姐不只拿出私房钱,给张佩纶买了一座旧宅,平时还和他读书吟诗,收集善本古书,怡然自得,张佩纶此时自然春风得意,完全没了亡妻之痛。

曾广孝知道李鸿章和张佩纶关系不错,抱拳回礼,道:“幼樵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张佩纶道:“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曾广孝于是请他到客厅上座,张佩纶说明了来意,主要是代表李鸿章想来说服曾广孝支持吴王曾纪泽称帝,他说:“共和政体并不适合中国现在的国情,何况你父王当了皇帝,你就是太子,何必跟在洋人的屁股后面搞共和,那一套不适合中国人。”

曾广孝此时不知道张佩纶是代表他自己还是代表李鸿章来做自己的说客,道:“不管是共和还是立宪,或者当皇帝,只要父王作了最后的决定,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不瞒幼樵兄,我也认为共和政体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但是,还真找不出第二种政体来满足现在的需要。商人们也愿意共和。你也知道,中国现在最不能够的事,就是内战。”

张佩纶道:“那也总不能就此承认西安的满清皇帝吧”

曾广孝道:“这个自然,如若此时父王再向满清皇帝称臣,那岂不是笑话嚒李中堂的意思,我知道啦。”

张佩纶走后,袁世凯、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陆续到了曾广孝的府邸。

在客厅坐定之后,他们讨论中国适用何种政体的问题,严复、梁启超比较赞同君主立宪制,不赞同共和制,梁启超说:“中国现在四万万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即便是新政后,开设了各类新学校,接受共和宪政教育的人不足百分之五,创建共和,断难形成社会共识,会失去大多数乡绅的支持。”

容闳反对,他说:“诸位有一个误解,以为共和民主就是一蹴而就的。其实,共和只是民主的第一步,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不可能享受以后的民主成果英国搞共和,花了三百年,美国搞共和,到现在二百年,也还有诸多不足,世界上没有哪一套民主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先建立共和制度,再逐步完善。”

为了说服他们,容闳给在座的人普及了一下美国的建国历史,这段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