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8(2 / 2)

龙腾1856 羽落凡心 2332 字 2023-10-15

“他们娘俩刚说的都是真的么”郭老太太质问袁世昌和袁世凯,她脸色变得惨白,咳嗽了几声,眼角流下泪水,往事浮现在眼前:她十几岁嫁到袁家,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经过十几年的煎熬,才苦尽甘来,二儿子袁甲三中了进士。这之后袁氏家族喜讯频传,一门两进士、两举人咸丰和同治皇帝四次给她赏赐御书匾额、赐寿,算上旁支,袁家现在已是五世同堂,方圆百里,无人不知。这几年,几个年富力强的儿子相继病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一再重演,现在主持家政的袁保中这次又过世了,在家的其他儿子也不争气,她一下子觉得自己老了十岁,身心很脆弱。

死者为大,在大堂上,“保”字辈中的老五袁保诚、老六袁保颐、老八袁保纯也跪在地上,默默不语,脸色如槁木死灰一般,他们吸食鸦片成癖,是不可救药的败家子,其他子孙有的嗜赌,有的爱嫖,有的逃学,也没几个争气的。郭老太太因为顾忌家族脸面,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都追究起来,他们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我知道,我母亲过世得早,你们从小就看不起我,在家里没人关心我,我只有到外面吃喝嫖赌才开心。不然,活着有什么意思”袁世昌哭着说,”我没出息,我想过自己去死,上吊,跳河,但最后我连死的勇气都没有,我就是一个废物,猪狗不如,你们为什么还要找我回来”

袁世凯也只得点头承认了去赌场青楼的事实。

“我老了,也累了,不想管家里的事了。你在家好好呆着,头七你们兄弟都好好守孝,谁也不许踏出寨门半步。秋伊,你看好四少爷,要是他离开袁寨半步,你就不用回来了。”郭老太太望着这两个自己平时最喜爱的孙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竟然滴下两行清泪,又咳嗽了几声,有气无力地对袁保纯说:“老八,你给保恒写封家书,让他尽快回家,处理家里的后事吧。”

郭老太太头戴白纱,身穿一身素服,用汗巾擦干了泪水,拄着龙头拐杖,由贴身丫鬟搀扶去休息了。

披麻戴孝的头七天,袁世凯无时不刻地不想着沈小婉。有时他走到寨门前,王麻子却无论如何也不开门:“四少爷,老太太吩咐,没有她的手谕,袁家子弟一概不许外出。你就可怜可怜我吧。”

秋伊也寸步不离地跟着他。袁世凯心想,强行出袁寨也没钱替沈小婉赎身,只好再等,寻找机会。

直到袁保恒回到家,情况才有了转机。家族繁杂的事务让袁保恒这个干练的京官也焦头烂额,袁保诚、袁保颐、袁保纯几兄弟因为抽大烟花销大,为了争家里的财产,吵吵嚷嚷,最后出人意料地提出分家,郭老太太从袁保中去世后就心灰意冷,一病不起,便答应了。袁世凯因为和袁保中及袁保庆的关系,分到了一大笔可观的遗产。袁世凯拿着银票跑到怡香院时,老鸨儿李二娘说吴八没死,跑来替沈小婉赎了身,将她带往了京城找他的父亲,准备明媒正娶她。李二娘还责备袁世凯,“你这没良心的,怎么才来呢那些天,我女儿为了等你,整天茶不思饭不想,以泪洗面”

袁世凯一听,后悔莫及,不顾李二娘的劝阻,蹬蹬跑上楼,闯进沈小婉的闺房,果然人去楼空沈小婉那晚吹箫时的音容笑貌和款款深情,刻在了袁世凯的心里,让他感觉心里格外疼痛。他一口气跑到了城外的郊野,那里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向远方,正如他心中对沈小婉的思念,他在想,吴八会不会对沈小婉霸王硬上弓呢他越想越不对劲,便想即刻赶往京城寻找沈小婉。刚好,郭老太太见袁世凯年幼不羁,特意把他托给袁世凯的叔父袁保恒,由他带回北京严加看管教育。于是,袁世凯翻开了人生中崭新的一页:去京城

第八十章少年袁世凯4

临行前的一个晚上,秋伊半夜悄悄来到袁世凯的房间,恳求他带她一块去京城,袁世凯问她,“老实说,你是不是刘夫人派来监视我的”秋伊便道出了实情,认错说,“我现在心中只有少爷,没有什么夫人”

袁世凯心想,她作为一个丫鬟,这年头迫于生计,听命于夫人,也无可厚非,毕竟两人也有了肌肤之亲,她还照顾自己这么久,便不计前嫌,把她搂入怀中,两人一番,重修于好。

从此以后,袁世凯便对袁世敦母子另眼相看,不再亲近。离开项城去北京时,他们假意欢送,难分难舍,刘氏夫人还滴下眼泪,袁世凯不为所动,毫不领情。

袁世凯自己也没想到,从他跟着袁保恒去北京城的那一刻起,天下将有大变而且,那不仅意味着袁世凯个人生活的改变,整个历史的车轮都随之改弦易辙,一轮照耀新世界的红太阳,即将在老北京遥远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老北京外城西边的琉璃厂附近,有一条文化街,街上聚集着许多北京的著名老店,如荣宝斋、汲古阁,现在还古色古香。文化街旁是一条著名的官邸胡同,清代官员住房采取近似于“福利分房”的制度,原则上依照官员级别分配官邸。袁保恒时任户部左侍郎、内阁学士,从二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高官,分配房屋十五间,是那种三进的大四合院官邸。

那日上午,一轮灰蒙蒙的太阳无精打采悬于半空,袁世凯坐在一辆翠幄青绸车里,还是满头大汗。他的马车跟着叔父袁保恒的八抬大轿,进了北京城。一路上马车内很闷,加上好奇,袁世凯忍不住偷偷掀开帘子,偷看外面的城楼和人群。北京毕竟是明清两代的首都,繁华热闹,走卒商贩,不计其数,他们都拖着一条猪尾巴似的辫子。商铺里外熙熙攘攘,不少顾客还是白色皮肤、金发碧眼的老外。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马车到了文化街,道路旁的两排槐树开花了,一串串白色的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袁世凯下了马车,抬头一看,袁府到了。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府邸,院外红色粉墙,青釉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大门左右各有一只高大威武的石狮,正门刷了黑漆,金兽头铜环擦得锃亮,铜环上方有繁体楷书的“袁府”两个大字,旁边悬着一块金字匾,写着“进士第”三个隶书大字,风格苍劲,自成一格。

袁保恒把袁世凯叫到身旁,捋了捋自己的长须,指着金匾上的“进士第”说,“慰亭,你看这三个字,如绝世明珠一样宝贵,是李中堂的墨宝,道光三十年我中进士,李大人给我们府上题的,还派人专程送到我们府上,祝贺我们袁家一门两进士。现在袁家后生中,数你最聪明伶俐。你来北京后,我给你请最好的师傅,你闭门好好读书,博取功名,将来要是能一门出三个进士,那可是千古佳话,光宗耀祖。”

袁世凯一听袁保恒让自己闭门读书,心里有点不乐意,他心里还惦记着去找吴八,夺回沈小婉呢,而且,袁世凯知道袁保恒谙练武事,曾先后佐李鸿章、左宗棠军幕多年,李鸿章亲自给袁府题字,说明袁保恒跟他关系不一般,有了李鸿章那样的靠山,或许自己不用在科举考试中浪费时间,何况袁世凯也考了几次科举都没考上。他决定另辟途径干一番大事业,于是抓了抓后脑勺说,“叔父,盛世修文,乱世学武,所以我一直对兵法颇为钟情,应试科举,恐非我之所长。你和叔祖不也是投笔从戎,才建功立业的吗”

袁保恒说,我当年也是像你父亲那样想的,到了北京才知道,没有功名会让人家处处瞧不起,按照朝廷制度,没有功名不能出阁入相,死后也得不到追封,难以光宗耀祖。更何况现在长毛、捻贼已平,天下初定,你还是老老实实读书博取功名吧。

鉴于郭老太太的嘱托和袁世凯以前吃喝嫖赌的劣迹,袁保恒决定对这个侄子严加看管,实行最严格的家庭教育。袁保恒用重金同时为袁世凯聘请了三个家庭教师,一个是讲解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