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大哥,我知道你是要做一个无半点瑕疵给人指责的圣贤,但家产不能不置,你又不想子侄们做官,他们的饭碗不能不考虑,至少要买一些粮田。这种事大哥你就莫插手,让我来做。我来承担别人的骂名。再说,安庆城里的东西都让吉字营弟兄们抢了,伪英王府的东西归我们也不过分。”
曾国藩听曾国荃这么一说,倒是心宽了,如释重负,脸色缓和。于是曾国荃拿出一叠宣纸,说“大哥,这是吉字营的保举名单,各营将士都在催发,你赶快过过目吧,这次立功的人不少”
曾国藩接过来,一张张地翻看,保举单上的名字,曾国藩大部分不认识,也弄不清各人
的功劳如何,曾国荃保举人也比较随便,每次都是长长的一串。
曾国藩也明知其中必有许多不实之处,也无可奈何,他没法一一核实。曾国藩沉吟片刻,提起笔来,写了两个字“照缮。”
当天晚上,曾国藩便上书朝廷,为安庆大战的有功人员请赏,他上奏说胡林翼的功劳最大,然后为杨载福、彭玉麟、曾国荃等人请功,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床上休息。第二天他破天荒睡着了没有早起,一直到下午才起床吃饭,没想到彭玉麟这时就来到了安庆。
曾国藩换了一身总督官服,彭玉麟见到曾国藩,脸色很不好看。
“怎么啦雪琴,你脸色怎么那么不好”曾国藩关切地问。
彭玉麟正色道“我来请涤帅诛杀一个人”
“杀谁”曾国藩问道。
“你的九弟,吉字营统帅。大帅这两天没看到安庆街道上一个百姓都没有吗”
“啊是这样。怎么回事”曾国藩大吃一惊,彭玉麟、曾国荃,一个是湘军水师最重要的将领,一个是湘军陆师最重要的将领,在攻下安庆过程中,两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相互配合默契。以刚直著称的彭玉麟为什么要诛杀老九呢。
原来,彭玉麟与曾国荃交恶的开始,就是在曾国荃攻陷安庆以后。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克安庆后,即展开大规模的屠杀,不仅是太平军,而且遇到的男女老幼百姓,也一律杀死,尸体全部丢弃到长江中。彭玉麟收拾战场,见到很多百姓的尸体,得知是曾国荃下令屠城三天,非常愤慨,便请求曾国藩大义灭亲,诛杀曾国荃。
曾国藩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叹了一口气,对彭玉麟说“我也带了十几年的兵,吉字营有哪些弊端,还不知道吗这次安庆大战旷日持久,前后两年时间,他们也是痛恨安庆百姓支持长毛罢了。吉字营很多兄弟的家人和朋友都战死。我刚向朝廷为他们请功,这次就算了,不追究了。”
彭玉麟一看曾国藩就明显偏袒吉字营,知道事情如果再扩大的话,可能导致他与曾国藩决裂,于是他不再对此事发表意见。
就在这时,外面骤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曾国藩深感突兀,让彭玉麟陪他出去看看,刚出房门,康福捧着一个木匣正从大门口走来“大人,朝廷来了紧急公文。”
曾国藩接过木匣进了屋,打开木匣,是一份兵部加密公文“咸丰皇帝已于七月十六日驾晏热河行宫,皇长子载淳即位为新主。大行皇帝临终前托孤于八位顾命大臣,他们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六额驸景寿、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奉上谕,各省将军、督、抚、都统概遵成例,不要来热河叩谒梓宫。”
这突发的大事,让曾国藩一下子不知所措,他想起曾纪泽还带着湘军洋枪队在北京勤王,发生这么大的事,曾纪泽没事吧。
第十二章勾心斗角
曾国藩在安庆收到兵部公文,从北京出发的信使告知他,咸丰皇帝死了。曾国藩也预感到京城里一定会有大事发生,赶紧让康福秘密北上,打探儿子曾纪泽的消息。
曾纪泽率自己训练的洋枪队和洋炮队,驻扎在热河。当年七月,一颗巨大的彗星拖着明亮的尾巴出现在西北上空,引发了京城和北方人民的恐惧,在古代,天象异常,也是要出大事的预兆。而咸丰皇帝三十一岁就病死,这对整个清王朝来说是个大凶兆,因为当时的老百姓都迷信,相信天命。君主短命,说明这个朝廷失德触怒上天,王朝气数已尽。当时清王朝已经存在了二百年,这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不算短了,对此,曾纪泽心知肚明,有自己的打算。
当时,曾纪泽也感受到了慈禧和肃顺集团权力的明争暗斗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早在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当年的10月,恭亲王奕訢就分别于英国、法国、俄国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允许各国公使留在京城,决定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等,还割让了大批关外的国土给沙俄。
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就开始撤离北京,英、法、俄等公使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恭亲王接受了俄国人提供的八千支步枪援助,装配醇亲王主管的神机营,令神机营的实力大增,控制了京城局势。这时恭亲王意识到,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有了兴趣。
为了打发胜保,恭亲王将他升任兵部侍郎,让他带着督练的一万余人到直隶和山东交界的“剿捻”战场,胜保带人先后攻取了由捻军控制的丘县、馆陶、冠县,莘县,招降了黑旗军首领宋景诗,令其率部随军。之后,胜保又率部督办豫皖军务,同捻军作战,号称手握十万兵。
恭亲王为了避嫌,在议和任务完后后,多次请咸丰皇帝回京主持大局。但咸丰皇帝不愿回京,他对恭亲王允许外国公使留在北京感到震怒,他回复恭亲王说“京城仍有夷人,如果朕回京,谁敢保证夷兵不再来”
恭亲王没有办法,他决定在天津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跟洋人公使打交道,以免公使在京春节时觐见皇帝时,又发生不愉快“跪不跪”的老问题,这也是当年导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