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曾国藩也同意曾纪泽、李鸿章、胡林翼的观点,认为湘军不宜去急着夺回苏州,但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的那个愣头青了。
咸丰皇帝一直催促曾国藩迅速领兵克复苏州、常州。咸丰皇帝认为,苏州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财税收入很多,而从军事角度看,苏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安危。所以,必须先拿下苏州。
“朝廷严命湘军赴江苏,江苏却不能进,但湘军不能留在宿松不动,置皇命不理。”曾国藩知道,咸丰皇岛本来就对他猜忌,和朝廷对着干,只会让咸丰皇帝更加不满。一向主张以诚信待人的他,此刻也准备对朝廷耍耍权谋了,他拿出李鸿章献的皖省地图,说“湘军可由宿松向浙江方向前进,在祁门县境内扎营。”
祁门位于安徽西南部,是安徽、江西、浙江三省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注定祁门将是太平军的主要攻击区域。然而,祁门并不是一个驻兵的好地方。它的四周全是高山,从军事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绝地,只要太平军占据四周的高山,就可以居高临下,一举端掉曾国藩的老巢。
“这不行,祁门太危险了”曾纪泽看到了危险,劝曾国藩找一个靠近长江的城镇驻兵,因为那样可以和长江中的彭玉麟、杨载福湘军水师取得联络,就不会有覆灭的危险。
“恩师,确实是这样,太冒险了。”李鸿章反对湘军去祁门的态度也很坚决。
曾纪泽、李鸿章等人只是从军事角度考虑,担心曾国藩的安危,而曾国藩自己却有着更深的考虑。他很清楚,他现在不能躲在长江边。因为那样做的话,完全没有东进苏州、常州的态势,咸丰皇帝会怀疑他不听调遣、拥兵自重,言官们也必将纷纷上书弹劾他。到时候,局面就被动了。反之,如果驻兵祁门,被太平军攻击一番,让大家都看到东进的危险,那么不但言官们无话可说,咸丰皇帝也不好再责怪他。最终,所谓的东进,也就可以不了了之了。此举虽然危险,但却是避免局面被动的唯一选择。所以,曾国藩不顾幕僚们的纷纷反对,坚持驻兵祁门。
为了做出东进苏州、常州的姿态,曾国藩带着张运兰等一万多将士,从江北的宿松渡江南下,在安徽南部的祁门扎下营寨。同时,他煞有介事地拟定了一个三路进兵夺取苏常的作战计划,上报给清廷一路从池州进攻芜湖一路从祁门向旌德以北推进,进图溧阳一路分别防守广信、玉山,进图衢州。
其实,当时太平军攻克江南大营,兵势正盛,而曾国藩完全不可能三路进兵,深入太平天国中心区域作战。所谓的三路进兵,只是曾国藩为了敷衍咸丰皇帝,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并不会真正执行。
湘军真正执行的作战计划,则是曾国藩原先就和胡林翼等人商议过的四路进兵计划,先攻占太平军在安徽境内的两座重要城镇一为江北的安庆,一为江南的池州,攻下这两座城,即打开了攻破江宁的大门。
而攻占安庆的重要任务,曾国藩交给了九弟曾国荃部,让他率兵去围攻安庆,把围攻安庆当作围攻江宁的演习,训练部属,积累经验。
曾国荃接到曾国藩的信后,立即率部一万人出发,一面又派人回湖南再募集了五千湘勇。当时,彭玉麟、杨载福率领湘军水师攻克了安庆外围的重镇枞阳镇,彻底切断了安庆城内太平军的补给线路,实现了对安庆的合围。
这时候,曾国藩分兵北上勤王,有可能会使围攻安庆的战略失败。曾国藩让曾纪泽召集幕僚来商议去不去北京勤王,他照例先听众人的意见,结果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只有李鸿章和曾纪泽没有说话。
曾国藩问李鸿章的意见。李鸿章对曾国藩说“学生以为,英法夷兵已经杀到了京城脚下,破城是迟早的事。朝廷这时再调兵北上保卫京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英法夷兵入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商。灭亡朝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他们不会干这么傻的事。所以,学生估计,英法夷兵在攻下京城之后,马上就会和朝廷议和。总而言之,对我大清构成真正威胁的,是长毛。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对付长毛,而不必管那英法夷兵。”
曾国藩经过慎重的思考,觉得李鸿章的话是有道理的,接着问他“北援没有必要,那么朝廷那边如何搪塞过去呢”
李鸿章说“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这八个字,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恩师可以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让朝廷在恩师和胡公之间选一人率军北上保卫京师。奏折往返需要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朝廷议和的话,我们不用北上了。”
曾国藩见曾纪泽这次很罕见沉默不语,就问他对李鸿章的建议怎么看。
曾纪泽回答说“我同意李鸿章的观点,英法夷兵已经攻占天津,兵锋直逼北京。僧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和胜保率领的八旗兵,在北京郊外的八里桥与英法夷兵决战,结果大败。此时湘军北上勤王和英法夷兵开战,时间上来不及,也没有必要。但是,我觉得派一支精干的湘军北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一朝天子一朝臣,要不了多久,肃顺大人也许会需要我们。”
“你的意思是朝廷会变天”曾国藩道,他叹了一口气,说“自古权臣斗不过皇室。我们还是不要掺和这种事为妙。”
曾纪泽说“孩儿倒是觉得,维持朝廷现在势均力敌的局面,对湘军壮大势力是有利的,我们可以借机向朝廷要更大的权力。”
第九十章北上勤王
曾纪泽决定带湘军的洋枪队北上,是考虑到没有他,安庆也迟早会被曾国藩的湘军拿下。而攻克安庆之后,其实就是湘军反清的最佳时机,他北上勤王,保持清廷的内斗局面,可以有更大的胜算攻下安庆,胡林翼病逝,左宗棠、彭玉麟、李元度等湘军大将都会拥戴曾国藩,而经过江南大营覆灭、八里桥惨败、咸丰帝北逃、英法夷兵进北京,清廷的军队和威望都会遭受重创,等咸丰驾崩后,以肃顺为首的朝臣势力、以恭亲王为首的帝胤势力、以懿贵妃慈禧为首的帝后势力互相倾轧,人心比较浮动,湘军举旗造反,加上南洋的黑旗军支持,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曾纪泽知道,深谙帝王之术的王闿运,历史上曾经为曾国藩规划过另一条发展道路,那就是让他率兵北上勤王,借机收拾残局,扯旗造反,只是曾国藩没有听从他的计划。
历史上,肃顺在争权中失败被杀,只算“丑配角”,不起眼,有关他的史料不多,曾纪泽对肃顺的了解实际上不多,于是曾纪泽去找他的心腹王闿运,想知道肃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接下来的权力斗争有无准备。
王闿运说“肃相虽是宗室外戚,却力图革新,重用汉人,人们都说他像祖上的济尔哈朗。而且现在皇上去了热河,热河一带都是肃相的势力,他军政大权在握,应该必胜。”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