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2 / 2)

龙腾1856 羽落凡心 2343 字 2023-10-15

石达开沉默了一会,抬头对外甥黄贵生说道“贵生,不要失望你说的很有道理,今非昔比,我也感触很深,时常细细思量,确如你说的那样,昔日我军的优势如今都成了劣势,如何能打胜仗一支支新的湘军不断在冒出来,我们变弱了,他们变强了,今后的仗是更加难打了,我不想再逐鹿中原,我们避开妖军主力,到四川去发展吧。那里是天府之国,地广民富,三国的刘备,五代十国时有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我石达开不能争霸中原,还不能割据四川称王称帝吗我打算撤出邵武,南下闽西南,然后从长汀进入江西南部,再往湘南,转往湘西进入四川,你们下去准备吧。”

黄贵生叹口气道“舅舅,你真想得远,还在福建挨饿哩,就想到去四川做皇帝了。我回营和兄弟们收拾收拾,明天又要上路了”

第二天,石达开的大军撤出邵武城,突破了清军的围攻,经闽赣边界武夷山区的泰宁、宁化等县而达汀州府城长汀县。一路上山雨绵绵,山路泞滑,粮食短缺,士卒饥困狼狈,怨声载道,除了战死之外,因饥饿而倒毙山径沟壑的也时时可见,军士离心的现象更加严重了。石镇吉带领胞弟石镇常和部将曹广依等两万多人,依然远远避开翼王,而自由活动在长汀东边的连城一带。

石达开在长汀驻兵数日,命外甥黄贵生带人去召唤镇吉归队,“本王念他兄弟一场,不愿意兵戎相见,他要是不归队,休怪本王无情”

黄贵生到了石镇吉的大营,石镇吉不愿回来了,还劝黄贵生留下“不是石某无情起义翼王今非昔比,他没有容人之量而且就凭现在的兵力,我们只能流动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不能跟清妖抢杭州那样的大城市而且支持我们的民众都是乡下穷苦的百姓,我们去城里能做什么我已经劝过翼王数次,他就是不听。我只好单干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不久,前去传令的承宣官从连城回来对石达开说“国宗不肯回来,说是此身虽然在外,却不敢丝毫背叛翼王,反可牵制妖兵为殿下一臂之助。在连城国宗兵营中,贵生兄弟也在那边,他也不回来了。”

外甥黄贵生是已故翼贵丈黄玉昆的孙儿,石达开喝退承宣官,喃喃自语道“众叛亲离,连贵生这孩子都离开我这舅舅了。难道都以为跟了我石达开就毫无前途了吗”

石达开心灰意冷,第二天放弃长汀,越过大隘岭,乘虚攻占八十里外的江西瑞金县城,十一月底攻克了赣粤边界的南安府,和附近的南康、崇义县城,将行营设在南安府北的池口镇,此时南有石镇吉的兵马在攻打广东境内的南雄县城,东有重新归队的花旗军林彩新围攻信丰县城,牵制了清军的兵力,石达开乘机在南安休整士马,松了一口气,准备安度春节。

但是,石达开的前世冤家曾国藩,却奉清廷之命率部跟了过来,驻兵江西建昌,要盯死石达开此时,时间已经走到了1859年1月,刚刚平息战火的江西又烽烟四起。

曾国藩的部队刚到建昌,曾纪泽就带着一位衣衫褴褛、神色沮丧的年轻人来投奔曾国藩,这个年轻人,在安徽刚刚经历了数次军事上的惨败,侥幸逃脱才没死,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鸿章

第七十二章学霸李鸿章

曾纪泽带李鸿章去见曾国藩时,李鸿章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科举考场上春风得意的翩翩少年,也不是京城里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闻名的年轻翰林,时光荏苒,他已经三十六岁,无家可归,还很爱发牢骚。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国内外历史上评价相差甚大,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晚清帝国唯一能和列强争长短的人,欧洲人说他是与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齐名的十九世纪三大伟人之一,晚清中兴名臣,而国内教科书上说他是无能投降的卖国汉奸,曾纪泽对这个淮军和北洋舰队的创始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感兴趣,他对这个替无能的清廷背黑锅的主和派没有成见,在劝说他提前去投奔曾国藩时,一路上对他早期的经历也作了详细了解,两人在去江西建昌的路上相谈甚欢。

曾纪泽了解到,李鸿章的经历,充分说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且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要有才,要努力,要伴随磨炼与苦痛,当然,更重要的,是人聪明和长得帅。人聪明,容易遇到好老师而长得帅,遇到女领导,容易被潜规则或赏识,也就是说,更重要的,是要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不然,你努力读书流的汗水,就跟工地上搬砖流的汗水没有区别

李鸿章的人就很聪明,小时候天资聪颖,也就是说聪明异常,天生是个好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学霸。

李鸿章五六岁的时候,他和几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正好,私塾先生周菊来池塘边洗澡。他把衣服脱下挂在树杈上,随口吟道“千年古树为衣架。”李鸿章一边玩一边接了一句“万里长江作浴池”。周老先生看这孩子出口不凡,心里很喜欢,想教他读书。周先生打听到这孩子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李殿华之孙,于是找到了李殿华的四子,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告诉他说李鸿章聪颖过人,很有文采。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决定让李鸿章随同哥哥李瀚章一起接受启蒙教育。李鸿章本来名叫章铜,李文安给他改了新名字叫“鸿章”。意思是希望他“鸿图大展,文章经国。”

这句古话很有名,古今很多名人,大名都取之于这句话。

李鸿章没有辜负这个牛逼的名字,他年少时就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虽然年少时的学习,他侧重于应付科举考试。但他的义理、经济之学进步很快,制艺技巧也不错。李鸿章对“宋学”或者“汉学”没有什么兴致,他从小喜欢经世之学。

1840年,十八岁的李鸿章考中秀才。那时候的李鸿章相貌堂堂、身材高大,一米八以上的长腿欧巴,还能说会道,是合肥庐州远近闻名的帅哥。

李鸿章聪明,又帅,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