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虽然很多老百姓希望林府台能够留在扬州,继续干他的知府本行,虽然留一任甚至是留几任,在地方上都是一种常态,可名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扬州已经留不住林府台了。
不管林三洪是不是一个清正廉洁的青天大老爷,也不管他是不是贪了扬州的银钱,最关键是林府台有本事有能力,能给百姓带来好处,这才是老百姓们希望林三洪留任的根本原因。
若林三洪是一个只会刮地皮的贪官,百姓们早就期盼着他赶紧滚蛋了。
可官老爷哪个不愿意升迁若是有加官进爵的机会,谁还可能留任能够做到巡抚的话,谁他娘还稀罕一个知府
尤其是在这个月初,远在前线的永乐皇帝亲自指定了一个官员来到扬州,成为扬州府的同知,也就是林三洪的副手,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空降的副知府。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看出林三洪肯定会离开扬州了。
一般情况下,正职的官员才会空降下来,作为副手的同知有辅助知府的职责,这就需要同知大人熟悉地方民情官情,要不然如何辅助府台大人治理地方
偏偏朱林就指定了一个同知下来,其用心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这是钦定的接班人,是来顶替林三洪的。
新来的同知已经五十八岁,姓甘名霜字雨声,从洪武年间开始就在翰林院供职,一直熬到了翰林学士在翰林院就是翰林学士这种说法是一个误区,只有翰林院的主官才会有这个称呼,翰林院这个正式的名称也是朱元璋定下来的。读者知道甘翰林是翰林院的主官就可以了。的位子上。也算是三朝元老了。
甘翰林不愧是大学士出身,言行举止为人做事都依足了规矩,说话也文绉绉的,动辄就是典故动辄就是圣人教诲,很有点迂腐的样子。
须发花白年过半百的甘翰林做了林三洪的副手,言语之中对林三洪颇为恭敬,丝毫也没有钦点大臣的架子。甚至经常使用“您老大人。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
“甘同知,千万不要再这个称呼了。我这么年轻
“您老大人差亦,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甘同知捻着花白的胡须认真的象个面对先生的学生一样。正经八百的说道:“您老大人能将扬州治理的如此繁华,为皇上嘉奖。必然是深谙治政之道。下官半生行走于翰林院,虽精于笔墨却属于政事。治理地方从来就无小事,稍有不慎则会走上岔道。下官到扬州上任之前,曾蒙皇上召见。皇上每每提及您老大人,都会赞誉有加,这次奉旨为扬州同知,其实也就是为了学习您老大人治理地方的诀窍
从赴任以来,甘同知基本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管,什么事情都不理,就知道围绕着林三洪打转转,真的摆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来。
按照朱林的说法,扬州并非什么真正的富庶之地,无论农桑耕织还是工商百业,和江南的那些州府相比。其实还要稍逊一筹。可是自从林三洪上任以来,采用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打造出了一个,“宇内形胜。的扬州府。百姓富足财政盈余,吏治清明杜绝贪墨,能一下子报效百万,更是震动天下。这些事情在别的地方都是最棘手的难题,到了林三洪手中,却是举重若轻,反掌之间就解决了所有困难。
而甘同知在翰林院做了一辈子的文墨工作,忠诚之心和爱民之心肯定是有的,但是有没有那个能力就不敢保证了。
好在林三洪已经给扬州打下了基础,下一任的扬州府台只要顺势而为,按照林三洪早就规戈好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继续发展扬州的繁华。若是弄一个跳脱胆大的官员上来。说不准受了林三洪的刺激,铁了心的要超越前任,胡乱弄出什么政策来,反而会把林三洪留下的基础给打乱了毕竟不是谁都有林三洪那样的本事,以奢华治理地方这样的手段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想出来的。
而甘雨声这个人,要说真本事确实没有多少,也缺乏大的胸襟和气度。但是几十年的磨砺下来,却胜在沉稳踏实,胜在兢兢业业谨小慎微。
自太祖朱元璋改组翰林院以来,翰林院这个清闲的衙门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掌制诰、史册、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等琐碎的工作。还要随时备皇帝问询,,如果说内阁已经被朱林贬为秘书处的话,那么翰林院则升级为皇帝的顾问团了。翰林院的官员普遍品级不高,但多是饱学之士,可以算是清贵衙门朱林时期的翰林院和内阁与军机还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个甘雨声几十年都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就是因为谨慎小心其实就胆小和保守。
这也是朱橡钦点甘雨声为下一任扬州知府的原因。
至少这个未来的扬州知府不会自不量力的认为比林三洪更强,也不会主动去破坏林三洪制定的制度。现在的扬州已经初具规模,各种制置都已经到位,下一任地方官的重点不是创新,而是守成。就连甘雨声本人也从不讳言这一点:“您老大人天纵奇才,下官老迈昏庸,是断断不能与您老大人比肩。所以下官想好了,于其辛辛苦苦挖空心思的制定新政,还不如墨守陈规,汉制之中有萧规曹随,下官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其实朱林也同意了甘雨声的这个治政方针就是什么也不做。
林三洪制定的那些东西已经很好了;甘雨声自认比不过林三洪。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做什么制度上的更改。林三洪不是以奢治扬州么那我就以无为治扬州,这就叫做无为而治。省心省力还不出什么乱子因为已经打定弈旬书晒加凹姗不一样的体蛤,总要继承林三洪在扬州留下来的这止套,所以甘同知时卧甘瓦都表现的象个学生,而不是一个继任者。
以年过半百的岁数,每每称呼林三洪为“您老大人”遇到不懂的
问。
“这个饭后谈在扬州甚至江南都可以见到,也是出自您老大人任期之内,不知这种书抄不是书抄,官抄不是官抄的文字究竟有何作用”
扬州本地的“报纸”饭后谈已经办起来了,这个东西虽然是由林三洪在幕后支撑由杜念昔出面打理,可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这个饭后谈和府台衙门有很深的关系。
饭后谈办到现在,多少已经具备了后世报纸的一点样子,基本上就是十来天一期,也有七八天就出一期的时候。在杜念昔的打理之下。饭后谈充分发挥八卦娱乐的专长,报抄纸上有七八成的文字是和烟花风流事有关,极是吸引眼球。
人们就爱看这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就喜欢那些达官贵人的内宅消息。于是乎,饭后谈也就真的成了饭后谈,虽然在很短时间内就积聚了一批受众,但是这份原始的报纸并没有发挥出传播文化开启民智的作用,而是充斥着一些花边新闻。围绕着女人的裙子打转转,基本已经被这些只能娱乐大众的消息所淹没,,
要是再不伸手管理一下的话,这个处心积虑办起来的报纸就真的要成为娱乐八卦的花边小报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