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就在张知节令缇骑携带圣旨连夜南下的时候,蒋冕也来到了内阁,直接找到了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
见到蒋冕那一张面沉似水的脸,杨廷和就感到一阵头疼,真是一点都不消停啊
“蒋尚书来了,坐,尝尝我新得的好茶”杨廷和笑道。
“唉,杨阁老,现在我哪有心情品茶啊”蒋冕叹道。
蒋冕也是一个浮沉宦海的老臣了,没想到竟然连定力都没有了,肯定是遇到什么事儿了想到这里杨廷和心里忍不住咯噔一声,最近朝廷里这么多风波,全是张知节折腾出来的
这次不会又是和张知节有关吧想到工部最近也没遇到是什么事儿,最新的事儿就是张知节造船的事儿了
杨廷和感到一阵头疼,面上笑道:“蒋尚书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难事了”
蒋冕叹道:“说来惭愧啊一时不慎,竟然栽在张知节的手了老夫也是一大把年纪了,竟然栽在了一个年轻人身上去了说出来还真有些丢人”
果然又是和张知节有关杨廷和十分的无语,张知节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吗你就不想想,连原内阁首辅李东阳大学士都栽在了张知节身上
杨廷和正色问道:“蒋尚书,到底发生了何事”
蒋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杨廷和听了十分头疼,也十分无语,当初是暗示你们工部拖一下,但是也不至于拖得这么明显啊
你这分明就是瞧不起张知节是怎么着你拖的这么明显,张知节心里岂能没有火岂能不想法出手现在好了,人家直接来个釜底抽薪,把龙江船厂移到锦衣卫了
杨廷和听完之后沉默不语,蒋冕有些着急道:“杨阁老,龙江船厂对于工部来说很重要,可不能真的被锦衣卫给抢去了虽说工部还有其他的船厂,但是那些船厂早已破败不堪了”
道理自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要杨廷和心里只能苦笑,原本张知节根本就没想到将龙江船厂握在自己手里,现在既然已经将龙江船厂握在手里了,怎么可能会放手
既然是正德皇帝下的中旨,那关键自然是在正德皇帝身上。但是谁的圣眷能和张知节相比谁能劝正德皇帝收回旨意
杨廷和苦笑道:“蒋尚书,理是那么个理,但是这事儿的根源是在皇上那里问题是,就是咱们几个的圣眷加起来估计都比不上张知节一个人的圣眷,想要劝皇上收回旨意,难啊”
蒋冕心里又岂会不明白要说他心里没有几分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谁又能想到张知节竟然会想出这釜底抽薪的一招来呢这一招真够绝的,一下子封住了所有的后路。
蒋冕苦笑道:“杨阁老,即便是很难,老夫也会去觐见皇上的,只要有一线希望,老夫也不会放弃的要不然,老夫真是愧对工部的同僚,愧对以后的历任工部尚书”
杨廷和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起身道:“叫上梁阁老,咱们一起去见见皇上”
蒋冕拱手道:“多谢杨阁老”他心里知道,即便是加上两位阁老也成算不多,若是没有两位大学士同往的话,那根本就是一分成算也没有。
梁储知道了事情的进过之后也有几分头疼,三人一起去了豹房觐见正德皇帝去了。
张知节当初直接带着圣旨去的工部,这自然瞒不过睡去,工部衙门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别的衙门别的文官还好一些,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触
但是礼部的夏朗夏郎中知道了这消息之后,禁不住脸色大变,将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摔了个稀巴烂,即便是这样夏朗仍然气愤难消,脸上一片铁青之色。
没想到张知节竟然直接染指船厂,这对于夏公子来说无异于一场惊雷本以为能在造船上卡住张知节,没想到张知节一出手就是个狠的,竟然一下子将所有的束缚一下子全部都斩断了
本章完
第843章相遇
不管心里如何愤怒,夏朗都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哪怕是蒋冕和两位大学士一起出动去求正德皇帝也没什么用。
本以为工部能拖住张知节,没想到张知节竟然做的这么绝,一下子把龙江船厂给夺走了龙江船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自己是在京里的代言人,但是有些事情还不是他能决定的特别是现在面对张知节的赫赫权柄,他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要不要和张知节拼个鱼死网破,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所以夏朗只能向家族传递消息,等待家主的决策。但是他知道,在京里恐怕很难对张知节形成钳制了
果不其然,杨廷和和梁储、蒋冕去豹房见正德皇帝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三人几番努力最终只能无奈离开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兵部打交道了,有了工部的前车之鉴,张知节也没有安排宋存出面,而是自己亲自出面不知道是江南沿海系对兵部的渗透不够,还是兵部吸取了工部的经验教训,竟是十分的痛快。
出乎张知节意料的是,王守仁竟然对于海事有和张知节相同的看法,不过对于张知节的激进做法还是有些不认同。
张知节对此倒也十分高兴,虽然王守仁也曾上书支持张知节,当然了以这头犟驴的人脉,也没有什么作用,不过张知节还是十分高兴,到底还是有同道中人不是。
兵部的文书很快就好了,张知节派人南下到沿海各卫所巡视,把还有利用价值的烂船准备拖到南京去。
但是张知节并没有立即启程南下,虽然他有心要南下,但是还有羁绊。妻儿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正德皇帝现在是不会让他南下的,因为正德皇帝让钦天监算得吉日快到了,他快要迎娶刘姬姑娘了。
所以正德皇帝是肯定不会让张知节南下的,至少也得等他大婚完了才会同意张知节南下。
当然了,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张知节还得筹银子,最理想的当然还是定国公府、英国公府和魏国公府,不过他还没开始忽悠呢
魏国公府倒是容易一些,在南京的时候张知节曾经和徐鹏举有过这方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