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阁老太客气了,咱家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张永笑呵呵道,“李阁老被弹劾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百官的奏折就像是雪花一样飞来啊”
“确实未曾想到会引起这么的动静虽然有官员弹劾李阁老举荐失误,但那也只是极少数人这样认为罢了,李阁老到底功过如何,相信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皇上心里也自有衡量”杨廷和笑呵呵道。
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现在那么多官员上书支持李东阳又不是什么秘密,难道杨廷和会不知道皇上心里自有衡量难道杨廷和已经猜到了结果还是杨廷和也从心底里支持李东阳
张永心里快速的闪过了几个心思,面上笑呵呵道:“杨阁老说的是李阁老夙兴夜寐、勤于政事,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有些小的过失,但是瑕不掩瑜嘛”
虽然张永脸上一副笑呵呵的样子,但是杨廷和心里明白,张永心里一定是巴不得李东阳早点致仕回乡张永和李东阳没有什么恩情,只有摩擦
但是自己就不一样了,连杨廷和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滋味所以这两天自从李东阳回家闭门待参之后,杨廷和就将所有的精力都扑到了政事上
一方面这些事物都压在了一个人身上,确实非常的忙碌,另一方面,杨廷和也是有意的在回避,让自己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
但是现在不用再纠结了当张永踏进了自己值房得那一刻起,杨廷和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个时候张永来到内阁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上已经批复了李东阳请罪的奏折
不只是猜到了这个,杨廷和甚至猜到了正德皇帝是如何批复的结果已经下来了,已经注定了杨廷和笑道:“是啊,李阁老为了朝廷确实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实在是让人钦佩不已朝廷怎么能失去这样一位柄国重臣”
说了这么多,张永仍然摸不清楚杨廷和到底是什么心思,他从杨廷和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什么,虽然杨廷和的语气之中,都是十分渴望李东阳能够留下来的意思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张永还是拿不准,此时的张永自己嘴里不也是一副盼着李东阳能够顺利度过这这场风波的意思吗但是张永自己真的是这么样想的吗肯定不是啊
张永盯着杨廷和的脸笑呵呵道:“杨阁老所言甚是皇上也是这样想的,这下可是满足了杨阁老的心愿了”
“皇上圣明”杨廷和听了脸上的表情丝毫变化都没有,朝着乾清宫的方向拱了拱手笑道、
张永也算是放弃了从杨廷和脸上看出点什么的想法,从怀里抽出了一本奏章,笑呵呵道:“这是皇上批复的李阁老请罪的奏章”
杨廷和的脸上毫无意外的神色,伸手接过了奏章,笑道:“劳烦公公亲自跑一趟了现在这事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官议论纷纷以至于浮于政事皇上能及时批阅了李阁老的奏折,也能让百官安定下来这真是太好了”
正如杨廷和所说的那样,正德皇帝的批复下来了,结果已经注定了,那些议论也就没有了至于那些弹劾自然也就没有了这场风波就过去了
张永笑呵呵的告辞离开了,杨廷和心情有些复杂的打开了奏章,上面有正德皇帝亲笔玉批,跟自己想的差不多
本章完
第785章投石问路
如此震惊京城的大事件,谁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谁也没能想到正德皇帝这次竟然这么快,这么直截了当的就勉励挽留了李东阳。
很多亲李东阳的官员无疑都十分的欢欣鼓舞,觉得这就是他们上书支持李东阳的结果但是那些起了别样心思,操纵别人上书弹劾李东阳的那些重臣们心里难免就不是滋味了
原本他们心里所抱的希望就不大,但是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希望破灭了正德皇帝竟是丝毫的迟疑都没有,立即就挽留勉励了李东阳真是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啊
正德立即传旨将李东阳召进了宫里,李东阳跪在前请宫里请罪,认为都是自己识人不明,推荐了彭泽随驾出征才使得大军兵力折损严重。
正德皇帝听了之后那感觉就像是吃了人参果一样舒坦,亲耳听李东阳说出来,那感觉可比看李东阳的奏折还要舒坦的多了
心情大好的正德皇帝笑呵呵勉励了一番李东阳,然后就让李东阳回内阁办差去了。
这场风波似乎就这样过去了,李东阳来到自己的值房,先是和杨廷和闲叙了几句,这才将注意力放到了政务上。几十年埋首政务,现在一天没有忙碌反而有些不习惯
李东阳随手翻阅着奏折,时不时皱眉思考一番,最后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供皇上批阅
接连批阅了几份之后,李东阳顺手又拿起来了一份,这是一份多人联名的奏折领头的是楚天霸李东阳眉毛微微一挑,这楚天霸以前不过是个无名之辈,但是在这次平乱之战中表现的极为亮眼
朝廷对他的赏赐也不低,不仅自己高升了指挥佥事,更是给他一个百户世袭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李东阳也知道这楚天霸是一个粗糙的军汉,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
所以说,这楚天霸上书能说些什么事李东阳仔细看去,没看多久就忍不住摇头,连声道:“荒谬真是太荒谬了”
这封奏折不仅写的十分平白毫无文采,最重要的是表达的观点在李东阳看来实在是太荒谬,太胡闹了
这封奏折上写的什么,效仿太宗皇帝时期郑和下西洋,重组舰队出海,加强海外贸易与联系,同时防范倭寇骚扰沿海
荒谬真是太荒谬了太祖皇帝有训,片帆不得下海这是规矩
组建舰队要花多少银子劳民伤财,耗费国驽这实不可取海外有什么好联系的一个个岛国不过是弹丸之地有什么好贸易的我大明朝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什么都有,有什么可贸易的
至于倭寇,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