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 / 2)

宋洁穿的跟个球似的,跟在赵娟身后去各家串门送粥,这也是她第一次进入赵娟的社交圈,认识与妈妈交好的邻里。

第一站便是邻居李婶家,李婶在村子里辈分算是比较高的,一般都是先送辈分高的人家,再送平辈的朋友。

到了李婶家里,已经有人了,是李婶的大儿媳妇,也就是小燕儿的母亲。通过李婶赵娟与李婶的大儿媳相处的也算不错。两人寒暄几句,赵娟不好多留,就回了家。

再拿一份粥,赵娟去了村长家,因为自己家只有妇孺的关系,村长平时对赵娟也是颇多照顾,分的大多是轻省活。一路上多有行人,一个个手拿提篮,看着就知道都是去送腊八粥的。

小张村的村长张为民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脸上皱纹深深,皮肤拗黑,但一脸的精明像。在这个年代村长也算是实权人物了,村里所有的事都由他决策。村长夫人王婶却长得胖胖的,和和气气的样子。

来到屋里,王婶拿出一把糖塞进宋洁的兜里:“这糖给孩子当零嘴吃吧,是我儿子在外地寄回来的,比咱们集上买的好吃。来多装点。”说着,又抓了一把塞进另一个口袋。

赵娟赶紧推让:“这怎么行妮妮不爱吃糖,几块就够了,你们家还有孩子呢,留给孩子吃吧。对了,怎么没看见虎子啊。”说着把宋洁兜里的糖又掏了出来,只留几块。

虎子是村长的孙子,平时就是孩子王,没个闲的时候,果然:“你说虎子啊,他天一亮就跑出去了,成天就会瞎跑。”

“您说的什么话啊,咱村里就属虎子最精神了,村里谁不夸啊。”宋洁从不知道赵娟还会说奉承话呢,顿时对她刮目相看。

一句话把王婶逗得心花怒放,果然她的软肋就是小孙子。

两人寒暄几句,赵娟就告辞了。之后又拜访了几家。

据宋洁统计,与自己家来往不错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奶奶之类的,这些人都比较和善。

而与年轻人交好的只有那么一两家,其中与赵娟最亲热的是张泗水的媳妇李丽,与赵娟年龄差不多大。两人说话很亲密,没有什么忌讳。这李丽宋洁也只见过一次,就是她发烧的时候。

看来两人经常一起干活,李丽家的条件也并不太好,这才多大就生了三个孩子,最大的也只比宋洁大一岁多点。但她为人和善,做事也很勤快,看样子是个值得深交的朋友。

分完腊八粥,串串门,时间已近晌午了。

赵娟中午草草的蒸了几个馒头,两人就着咸菜吃了一顿。下午就开始包饺子。

终于能吃一顿饺子了,宋洁真是感慨万千,她最爱吃饺子了。

赵娟在一边包饺子,她就在一边捣乱。一上去就会包饺子岂不成了妖怪了。赵娟揪下一块面,扔给宋洁,让她捏着玩。

宋洁就这么“学会”了擀饺子皮,拿着擀面杖,两手平推,几下就擀出一个饺子皮,只不过没有厚薄,都是一样平罢了。就这已经够赵娟惊喜了,直夸女儿是天才,做饭有天赋,将来一定是个手巧的。说的宋洁一阵汗。

到了晚上宋洁美美的吃了一顿饺子,虽然里面肥肉多,但还是鲜美异常,舌头都要吞进去了。她没出息的想,以后天天吃饺子就好了

第十一章豆芽

几天之后,宋洁百无聊赖之下开始摆弄她的豆芽,发誓一定要将绿豆发芽成功。

可赵娟却不这么想,她认为这完全是浪费粮食。都过了好几天,她本以为女儿把这件事早给忘了,没想到她还垫记着,可见孩子太聪明也很令人头痛。

“妮妮,绿豆熬水喝也很好喝,再加一点糖,好不好”赵娟开始淳淳善诱。

以为自己是三岁小孩吗,宋洁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不好,就要生豆芽,老爷爷说豆芽很好吃,妮妮想吃。”

赵娟都快将那个老头恨死了,说瞎话怎么能让小孩子听见呢真是太不负责任了脑海中出现一个抗着大锤的小人,将一个迷你老头“叮叮叮”像砸萝卜般砸到了地里。

她转过头与女儿两人目光对视,视线火花四溅,电闪雷鸣。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最后赵娟败下阵来,肩膀一垮,无奈的对鼓着腮帮子瞪着滴溜溜大眼的小包子说道:“好吧,服了你了。可以生豆芽,但是只准用一半绿豆。如果不成功,你以后都不准再提生豆芽的鬼话了,行不行”

对战终于获得胜利,宋洁一蹦三尺高,拍着手叫道:“好耶,好耶,生豆芽喽,生豆芽喽”

看见女儿那么开心,赵娟也高兴的笑了。既然女儿要玩,浪费一斤绿豆又何妨,又不是出去闯祸,随她高兴吧,好久没有看见她这么高兴了。

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随便糊弄可不行。

说干就要尽快行动起来,听着女儿口述别人的话,母女两人从口袋里倒出一半的绿豆大约一斤左右。将绿豆仔细的筛选了一遍,一些干瘪的通通都要捡出来,以免影响生芽律。

捡好绿豆,赵娟倒出一些温水将绿豆洗了一遍,直到洗干净为止。篦出水,将豆芽就留在那个盆中。

盆之中要留有适量的温水,使绿豆随时保持湿润。绿豆是喜温、耐热的种子,因此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最好是20多度比较好。

家中的土坑便是最好的温床。掀开炕席衣角,将盆放在炕上,在盆中的绿豆上还要盖一层纱布。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再将抗席放下,保持掀开的姿势就对了。而且千万不要将盆放置在阳光之下,因为经过阳光照射之后,绿豆会长出叶子,这样就不好吃了。

随后几天,宋洁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每天都给绿豆浇水。亲眼看着豆芽一节一节伸长,变得白白胖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

赵娟本来没有指望会长成,不捂烂了就不错了。但看到绿豆开始慢慢发芽,她也开始期待起来,或许真的可以成功也不一定。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如果生豆芽真的可以成功,这生意未尝不可以一做。只是个年前的小生意,也算不上什么投机倒把。

如果做成功了,今年的年景肯定会好过一些。想到此处,赵娟也微微兴奋了起来,年轻的人总是不害怕挑战的。就像当年,她下乡也不全都是为了哥哥,还有对新事物的憧憬与向往在鞭策着她。

过了五六天之后,豆芽终于完全发了出来,母女两人都兴奋不已。赵娟将豆芽拿手一拎,一斤的绿豆竟生成了有四斤左右的豆芽。这完全超乎了她的想象,看来这个生意大有可为,成本低廉,并不会赔本。

中午的时候,吃的就是炒豆芽,赵娟甚至拿出腊八剩下的一角肉一起炒了。味道自然是鲜美非常,在蔬菜贫瘠的冬季也算得上是难得的美味了。

吃完午饭,赵娟拎着二斤豆芽去了李婶家,平时李婶对她们家一直照顾有加,有了好东西自然要想着分享一下,礼尚往来罢了,只进不出早晚会坏了交情。

来到李婶家,赵娟与李婶说了自己的打算,李婶听了也很感兴趣,觉得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成本不高,也不会亏本,值得一做。卖不完,亲戚朋友一分就是了。

于是李婶跟赵娟商量着看能不能两家合伙,赵娟心中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是头一回做生意,心里也没底。

现在李婶要求一起做,她心里就平缓了许多。倒并不是想着都做不成大家一起赔,而是人总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