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 / 2)

“弹头直径小于装甲厚度且入射角相对较小”。现如今,在地面武器试验场上得出的结论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如下的事实大多数情况下,极硬度钢相对于一般硬度的钢材280-320b,抗穿能力显然要次一些。

尽管相对于国产坦克而言,苏联方面的焊接做得都并不太好。但是这并不太影响其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尽管次品的焊接作工,次一些的表现,粗糙的制作工艺,但是要依然记住这一点:

“苏联的坦克是粗糙的,同时又是适合上战场的,可以减少人工,同时对于生产机器的精密度要求也不严苛。考虑到作战效能,它比美国坦克更容易生产”。

战场上,进攻一方所拥有的装甲战斗车辆的数字很可能是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显然俄国人比我们懂得更透彻。如果比较一下生产同数量的76美国谢尔曼坦克和t-3485所需要花费的工时、投入生产设备资源的话,那么结果可能会十分有趣。

图3、4、5特别展示了部分焊接部位的图样,看起来是十分糟糕的焊接裂缝,焊接深度不够,等等,焊接设计倒是基本够格。其中图5特别有意思,因为它还额外向我们展示了苏联式焊缝修补方法位于一辆t-34首下和铸造部分的焊接处。这里先前又一条长且深的裂缝,而修补方法则是在外面用奥氏体焊

条焊上弥补,这样子就肉眼不可见了。顺带一提,这辆t-34当时在战场上受的致命伤倒不是这一处,而是在另一处挨了一发穿甲弹。

iii穿甲弹部分

a钢制穿甲弹

在二战和韩战时期我们所缴获的苏联钢制穿甲弹,在设计上都各有特色,极为不同。基本上大部分炮弹都是整体式。例如:炮弹不带风帽,内置小口径爆炸部这样子看起来更应该归入ahe弹种。

在设计近似这一共同点外,其他的部分则是多种多样的:部分弹头很尖,部分则是平的,部分头部有突起物。部分弹头上覆有铁制风帽以保证良好的气动外形;部分则

带有单条铜质旋转带部分则有两条;有的形状是尾椎形的,有的则是圆锥底柱的;有的在定心带前后部位有很深的圆形凹痕有的一条有的两条具体见图6

这种令人困惑的设计,被我们认为主要是用来对付大斜面装甲,此外对付苏联自产的高硬度钢,以及低温环境下的钢板也有和那好的效果未适当热处理的钢铁在低温下会显得更脆弱。

大倾角钢、硬钢和脆性钢对于这种钝头形的炮弹没有很好的抵抗力。当然这种情况下,炮弹击穿钢板的路径更加垂直于装甲表面z注:转正效应而非沿着原有的弹道前行。也就是说,在穿甲过程中,炮弹“立了起来”并且“选择”了一条更短一些的“路径”来“通过”装甲板,这一点上钝头弹就和尖头弹不一样了。一般而言,所谓“ac”里面的c字ca,风帽的主要作用在于炮弹和装甲接触瞬间保证弹头的完整性不受损。结果呢,苏联人的应该是指钝头弹一种,下面介绍过dshied弹头不带风帽作为解决办法他们有钝头弹。

据我们推测,弹头边缘带有的圆形凹槽,可能是为了在打击斜面装甲时造成更多碎片进行有效杀伤而做出的处理。因此为了对付斜面装甲尖头弹被改成了相对平坦的外形。而对付小倾角近乎垂直的装甲时,反而是尖头弹更为有效一些。原因在于:

带凹槽的钝头弹在撞击装甲时的弯曲力矩和瞬间压力会更小一些,但这同时也降低了它对于垂直装甲的侵彻力。不过综合来说,带槽的钝头弹的应用性会更为广泛一些。因为大部分尖头弹可以解决的目标用钝头弹也不会表现很差,而且带槽有助于提高钝头弹的穿甲能力。

表4展示了部分钢制穿甲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我们再次在这里面发现了高硅含量的锰硅铬钢和之前的装甲成分分析相同,当然装甲部分的碳含量比较高,不过钼含量要么是很少,要么就干脆没有。其中,这次所研究的最大口径弹药的122a弹里,检测出的镍铬钼钢中,钼含量也只有022。换言之,这些穿甲弹里所的合金成分含量略少,将会影响到其穿

甲能力的发挥。

弹体经过热处理后达到了洛氏硬度c50的标准。这和国内的c60-63的标准比起来明显软了一些尤其是弹体前部。顺带一提,美国生产的穿甲弹所使用的合金钢内部掺入了050060的碳元素以保证硬度。这样做目的在于防止冲撞过程中的弹体变形和碎裂,尤其是在对付小斜面装甲时。

而当对付大斜面装甲时,无论合金成分和物理特性如何,整块的尖头弹在撞击的一瞬间会导致尖头破裂,而这种尖头撞成钝头状态下,对付斜面将会很有效。考虑到尖头会被撞碎这一情况,俄国人使

用的钝头弹也许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当然,在使用ahe弹种时,钝头弹对于保证爆炸部的贯通、碎片杀伤穿透装甲而言是十分有效的。

在工艺上可以发现苏联人将弹药的硬度统一制作到c50的硬度水平。当然一个例外就是85弹药c25。国内的水平是尖头部位c60-63,到底部大约是c45。这种不同硬度处理方法可以保证穿甲过程中弹体的整体完整,虽然这时候弹头已经碎得差不多了

苏联人制作的风帽一般采用深压、冲压工艺制成,材料是低碳钢。旋转弹道用铜制作,当然一般会含有5的杂质。

正和其他的一些苏联军工产品制作一样,钢制a弹在不算重要的部分做工粗糙,当然在旋转弹带等关键部位则能够和国内产品相比。在做工要求严苛而且耗费大的部件上,苏联人一直注重节约。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bhva高速穿甲弹

这种带有钨芯部分的穿甲弹,其钨芯部分是被金属弹托包起来以便于火炮发射。在穿甲过程中,钨芯会冲破外壳发挥穿甲作用,其实弹托部分基本上不发挥穿甲作用。不过苏联人作的弹托重量比较重。这样子弹托可能在撞击装甲时发挥一个活塞一样的左右,帮助钨芯打入装甲板内撞击

瞬间弹托部分形变,将动能传递给弹芯,提高着靶速度和穿甲能力。

在韩战时缴获的hva看起来挺原始的,和德国人二战时期箭头穿甲弹很相像。图7展示了45、57、85三种口径的hva弹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