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7(2 / 2)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2385 字 2023-10-09

“那大人,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汇报的这人显然很明白吴大总督的心思,所以并没有继续之前的话题,而后转口问起了眼下广西最重要之事。

“按计划行事就好”

吴可脸上古井无波,轻声吩咐道:“让土狗兄弟囤驻广西,湘军离开正好给咱们入驻提供的足够的空间”

也就在同治元年下半年,因为跟湘军以及曾国藩彻底闹翻,留守淮北的乡勇队人马加快了移防速度,除了散布淮北各地生意红火的民生工厂之外,留守淮北的乡勇队人马迅速将手头固定资产脱手,而后边在上万乡勇队将士护送下,有惊无险的抵达广东重新立业。

除了大批重要产业转移之外,留守淮北的乡勇队主力人马也分批次通过江西抵达广东,眼下吴可手里可动用的乡勇队将士达到了惊人的七万之巨,这还只是纯粹的作战部队,没有把数量更加庞大的后勤人马计算在内。

秉承着一贯的低调作风,如此规模的部队转移,竟然神奇的没有引起外界太多好奇目光,而且来到广东后也被迅速分散到各府县驻扎,广州城外始终保持两到三万乡勇队精锐作为机动部队听候调遣。

手中有兵底气十足,吴可才不会在乎湘军那三部人马心中有何想法,他们愿意留下就留下,不愿意留下走人也没什么,他手头兵力雄厚得很根本不在乎上万湘军的走留。

倒是上万湘军部队的离开,给乡勇队入驻掌控广西腾出了空间,年前他便和手下心腹将领做好计划,一旦湘军人马离开立刻由土够兄弟带人顶上,与防守镇南关的弟兄连成一气形成一个整体,以后再对安南国做什么的时候也用不着从广东绕道过去,这得省多少时间和麻烦啊

“好的大人,小的这就给图勾总兵带话”

那报信之恭身一礼,微微欠声出了偏厅。

“看来两广这边也得开始动手了,不能落在湘军拿下金陵之后”

目送报信心腹离开,吴可摸着鼻梁喃喃自语

第617章变化

两江和四川战火不息,云贵两省也是战乱不休,闽浙地区的局势也好不到哪去,时不时有一些小股叛乱武装冒头

原本动乱之源的广东和广西两省,却是奇迹般安稳下来,大的战乱早已平息一年多,并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疯狂发展繁荣起来。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除非特殊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否则一个安稳的环境对于经济的自愈和发展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广东省的经济底子本就不错,想要快速发展起来根本不难,后世的广东就是最好明证。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断修缮,此时广东境内的官道宽敞而又平坦,对于陆路行商的速度提升不小,原本需要三天时间还得耗损车马的路途,眼下只需一年多时间趁马损耗也减少到最小。

水路交通更不用说,不仅内河交通恢复了战乱之前的水平甚至更甚一筹,近海远洋交通的发展才叫日新月异势不可挡。每日广东几处大码头都是船来船往热闹不凡,单单收取船舶入驻费就是一笔不菲银钱。

依靠繁华的外洋以及内陆商业往来,加上以总督衙门为首的广东各级官府衙门暗中推波助澜,短短年余时间广东边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财政收入为后盾,吴可以总督衙门名义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为广东省今后的再次发展腾飞更填助力。

因为乡勇队各种重要工厂的建设以及投产,加上两广总督衙门大力推广扶持,以广州为核心周围百里范围形成了一个轻工业集群。

因为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缘故,广东商人的眼界和思想比内陆商人要开放得多,对于工厂这类事务并不陌生也不排斥,在吴可以及乡勇队入驻广东之前也不是没人尝试开办过,可惜当时两广局势太不稳当加上光复对此几乎没有支持,相反还以通洋为名大肆盘剥,所以广东轻工业发展一直都处于原始萌芽状态。

要知道,广东十三行的经济实力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这些经常跟洋人打交道的商业势力,哪能不知道开办工厂的好处以及巨大利润

不然伍家为什么要跑到美国去投资铁路,花费大笔银子却白白替外国做了嫁衣裳,还不是国内局势和政策不允许么

现在情况不同了,总督衙门以及各级官府鼓励商人们开办工厂,闻风而动的商人们哪还会客气,纷纷利用手头资源弄来工厂机械设备,在乡勇队所办一系列工厂的刺激下纷纷跟进,广东短短时间各地轻工业工厂遍地开花好不热闹。

当然,在这过程当中自然引起过反弹和波折,特别是一些思想极端保守的商业势力以及主要依靠田租为生的顽固乡绅地主势力,他们恐惧一切新事物的出现,更别说新式工厂的出现严重冲击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自然就不用指望他们会有什么好脸色笑脸相待了。

这些家伙都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在地方上的势力极其庞大,两和起来就算总督衙门也得顾忌一二。当然忌惮是相对了,这些顽固乡绅势力实力强劲不假,但能开得起又愿意开办新式工厂的广东商人,也一个个资本雄厚势力非凡,也不是那帮地主老财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尤其是眼下广东局势稳定,各地匪患以及恶霸势力在乡勇队的严厉打击下,不是灰飞湮灭就是损失惨重老实龟缩不出,地头蛇们一些以前惯用的纵匪行凶的手段已经不好应,而正常手段根本就不能给开办新式工厂的商人势力以沉重打击。

更别提总督衙门明确表态支持新式工厂的出现,各地官府衙门就算有什么举动都得掂量掂量后果,再说了新式工厂的开办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立杆见影,时间一长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连地方官府都不愿意轻易把这样的财神逼走,那些顽固的地主乡绅势力就更不用说了。

大量新式工厂的出现,一下子便多出来成百上千的工作岗位,而且随着工厂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大而迅速增多,这对于普通的平明百姓而言自然是好事一件,起码多了一个讨生活的路子不是

最受伤的依旧还是地方上的顽固地主老财,与新式工厂的吸引力比起来,种地的性价比实在不划算,结果一个没注意手下的佃户纷纷跑路加入工厂成为神奇有新鲜的工人,让顽固的地主老财们恨得直咬牙。

也许有人会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是应有尽有

在别的地方可能就是如此,可在两广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别忘了由总督衙门亲自主持的修缮官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直都在进行,而且规模越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