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7(2 / 2)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2341 字 2023-10-09

道光五年1825年,科左后旗第九代扎萨克索王病故,选嗣成了当务之急。一天道光帝向皇太后请安后,太后对道光说:“为索王选嗣是为你选外甥,入选面要宽,才能选出好人才。”

随后将科尔沁选嗣入围增加至16人。选嗣在勤政殿举行,道光亲坐殿堂,对候选人一一目测问话。僧格林沁是最后一位,皇帝看到他虽年纪小,但仪表不凡,用汉语回答问话:“15岁,属羊,读过三年多古书。”道光当场拍板将他定为索王嗣子。

这样,僧格林沁便承袭了科左后旗第十代扎萨克多罗郡王,与道光皇帝形成甥舅关系。

僧格林沁步入政坛后,备受朝廷的重用。进京后,道光赏顶戴三眼花翎、御前行走。九年1829年又赏穿黄马褂,管理兵器和八骑兵营。

在以后的20多年里,这位蒙古郡王先后任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内卫大臣、镶红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正黄旗满洲都统、正蓝旗满洲都统、镶黄旗蒙古都统、镶黄旗领侍内卫大臣等重要军政职务。道光驾崩时1850年,受命为顾命大臣。

而至咸丰元年1851年,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三年,受命任督办京城巡防兼参赞大臣。四年,僧格林沁受命统领满洲八旗两翼及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蒙古骑兵,并为主帅打败太平天国北伐军。

五年,咸丰加封他为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颁诏亲王世袭罔替。

这样的资历不要太亮眼,这厮可以说得上咸丰朝武将位上的头把交椅。

可问题是这位亲王手下多是八旗和蒙古骑兵,善于野战而不利于防御作战。

当年的蒙古铁骑纵横欧亚,除了娴熟的骑射本事之外,让人琢磨不透的高机动力也是其纵横无敌的法宝之一。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为何能成陆战之王,靠的就是一个速度。

眼下时代不同了,聚集大量骑兵与有洋枪火炮之威的洋人军队打阵地战,真的是个好选择么

吴可不知道,这得要事实来证明。

放开朝堂上的那些糊糊事不提,列强联军在大沽口惨败一阵,以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兵力部署,想要再启战端不是短时间内可行。

而且广东方面也没传来洋人异动的情报,估计列强联军还在舔抵伤口暗暗蓄势。

对此,吴可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两广不是他的地盘所在,能够及时探得消息已是侥幸,想要插手两广军政却是为难得很。

再说了,他眼下的当务之急也不是猜测列强的心思,而是想方设法搞到大笔银子以解燃眉之急。

之前因为军费空额巨大,他在盐政上动了些手脚,到现在已过去差不多近两月时间,收效还是十分明显的。

放开了盐田供应,一级代,销商不在限定那么几位官商,愿意花大价钱插足其中的富商大贾真的不要太多。

两江清军后两个来月的军费,几乎就是从这些商人手中弄得。

别的不说,他将食盐销售区域明确划分,再根据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明码标价,出手五六次便弄到银子上百万两,着实给两江总督衙门解决了不小的财政压力。

眼下两江总督衙门还有好几处地区的代,理权没有卖出,只要操作得当又使几十万两银子入帐。

当然,吃相不能太难看,总得给利益损失严重的盐政衙门补贴一些,再说了一次性将各地今后几年的食盐代,销权卖出,总得找些其它开源的路子不是

第450章开源

咸丰九年的两江地区,不说风调雨顺但年景却是不错。

尽管丰收季节两江重地战事不断,却没真正影响到农民收割地里成熟的庄稼。

尤其是淮北还有两江总督衙门强力掌控的江苏,除了大战不止的金陵一带,其它地区基本上没受到战乱影响。

等到金陵围攻战结束,淮北和江苏两地的夏粮也收割得差不多了。

作为衙门里的一大进项,收粮工作自然不能马虎。

在忙完了战吼收尾工作后,吴可并两江总督衙门里头的一干文官,便将几乎所有精力都投放在这上头。

底层百姓有多苦逼没谁比他这个泥腿子出身的总督更清楚,之前一直琢磨着理清两江总督衙门和隶属清军中的关系,现在得空了自然得想法子给苦逼的两江底层百姓解一解压在身上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当他听说今天江苏地里丰收,有些无良粮商准备联合压价收粮之时,更是气得拍了桌子摔了杯子。

尼玛啊手下弟兄在前线拼死拼活才保证后方稳定,可不是让那帮奸商占便宜的。谁要是敢让他心里不痛快,他就要人一辈子不舒坦。

要整几家实力不俗的粮商实在太过简单,只需他动动嘴皮子表示对某某某不爽,自然就有底下想要巴结讨好总督大人的家伙上赶着出手。

这些有名有姓的大粮商,哪一个屁股底下都不干净,以前是没人计较,真要找麻烦的话随便就能整得他们苦不堪言。

特别是当粮商们得知,自己不经意间得罪了两江总督后更是差点吓尿了。

之后自然是一番鸡飞狗跳般的弥补过失,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门路关说,最后备下厚礼求到总理粮台查文经这儿,在狠狠出了一次血后终于将总督大人的不爽平息。

这时候,他们也知道了为什么恶了高高在上的总督大人。

尼玛的原来问题出在收粮的事儿上

更让他们苦逼的是,吴大总督表示原谅了他们的过错之后,又给他们下达了新的指示:以平价帮着衙门收粮

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就是这好的明证。

有心想不干吧,又担心彻底把总督大人惹怒,到时候就不是一点两点麻烦的事儿,估计家族都得跟着一起倾覆。

别说像他们这样扎根于两江的粮商,就算手眼通天的皇商,在堂堂的两江总督跟前也得装孙子陪小心,不然就是自寻死哭的节奏。

他们在担心什么,担心替官府垫了收粮银子不给钱啊,至于帮忙收粮这点小事根本就不算什么,不过就是劳累一些罢了。

“查大人,您可得给咱们一个准信”

想要在两江成为大粮商,除了家底要厚实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得与总理粮台大人搞好关系,这不几位被整粮商心里实在不托底就找上门来。

“要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