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0(2 / 2)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2314 字 2023-10-09

听了这话,一干朝臣们不由自主点了点头,能站在这里的没一个傻子,洋人真正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又不是不清楚。

“嘿嘿,又使修约又是要求放开长江航道的,把咱大清当什么了,予取予求的天竺阿三么”

吴可不管不顾继续述说,要让朝堂上这帮家伙清醒清醒,明白洋鬼子的狼子野心。

这话自然又引起朝臣们一阵附和,不过后半句话就让他们有些闹不明白了,什么叫予取予求的天竺阿三

天竺他们知道,不就是唐时三藏法师历经千辛万苦才到的取经之地。

西游记在此时可是热闹休闲书籍,对于佛教的发源地天竺自然很是熟悉。

可是从吴可这家伙的口气听来,天竺似乎出了什么大事不成

心中存了疑惑,有那与吴可同一派系,最近关又搞得不错的朝臣问出心中不解,不知道此时的天竺又出了什么问题。

“呵呵,诸位大人应该知道安徽清军有独立的火枪队吧”

吴可倒也没买关子的兴趣,只是有些东西最好能提前说清楚,否则被当成神棍就不好了。

一干被勾起心中好奇的朝臣连忙点头,安徽清军中的火枪队表现极为出色,无论是横扫淮南战役,还是后来两次入豫清剿捻匪,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和强悍的野战攻坚能力,早就引起朝廷关注想要装备其它部队。

当然此时清廷掌握军事大权的朝臣都是老派人物,虽然对火枪部队的强悍战斗力有些惊讶,但还没彻底意识到火枪将取代冷兵器这一发展趋势,动作难以迟缓效率也低得让人吐血,直到吃了大亏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将遭受前所未有之屈辱。

“因为采购大批火枪的原因,臣等跟一部分洋人军火商交好,恰巧臣又是个好奇心重的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

第371章迫不及待

“天竺也就是那帮洋人口中的印度,之前那也是有过风光历史的”

吴可侃侃而谈,给朝堂上一干土包子们普及国外历史知识:“当初蒙古帝国后裔于天竺建立一个延绵三百来年的强大王朝”

朝臣们顿时来了兴趣,好奇询问那强大王朝有多大现在情况又如何等等问题。

“天竺的那个强大王朝鼎盛之时,地域不比眼下大清少多少”

吴可轻笑着回答,引来众多朝臣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

“可惜了这么大一帝国,结果却灭亡在英国人手上,现在整个天竺也就是洋人口中的印度已经成了英国人的后花园”

此言一出顿时满堂皆惊,尤其是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的咸丰帝,更是猛然从龙椅上站起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朝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低眉垂目做木桩状,努力的淡化自身存在感希望别触到咸丰帝的霉头上。

吴可的解说生生刺激到了咸丰帝,洋人之前的要求虽然过分让他十分不满,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大臣们都知道的事儿难道他就是个睁眼瞎么,一群见利忘义的化外之民而已,对庞大的大清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洋人在天竺干的事儿,一下子汗毛倒竖紧张起来。

尼玛,天竺这么一个只比大清稍差其实察觉很大的国家,就这么被洋人给灭了还成了人家的后花园,那洋人们对大清是不是也是同样态度呢

一想起这个,咸丰帝便忍不住有种炸毛的冲动,没想到那帮可恶的洋人竟然狼子野心胆大妄为到了这等地步

一旦涉及到自身皇位江山稳定的事儿,就是再没心没肺的皇帝都会发飚,更何况咸丰帝登基多年脑子又没傻,怎么可能分析不出吴可想要的答应

没错,让咸丰帝感受到自身皇位不稳,既而让他对洋人充满警惕跟防备,在接下来的一连串大战中不至于被洋人打个措手不及,这就是吴可想要达成的目的。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感受到了深深威胁的咸丰帝,再也不敢将洋人的威胁当作小麻烦了。吴可自然要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加深咸丰帝跟一干朝臣对洋人的恶劣印象。

“印度此时已经完全成了洋人的殖民地,也是洋人向远东地区输送武力的最近基地,可以说那里已经完全是洋人的天下,当地百姓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有的甚至还被卖到其它大洲充当免费的农奴矿工,日子过得惨不忍睹”

果然,他这这一番惊悚的言论,直接导致朝堂之上吸气之声不绝于耳,一干朝臣真是被他的说辞也吓到了。

由吴可这一番折腾,接下来的朝议再无它论出现,上到咸丰帝下到每一位参与的朝臣,全都支持对洋人主动用武的决定,谁要是再敢谈什么绥靖政策的话,不用别人动手咸丰帝第一个灭了他

既然决定了要跟洋人好好斗上一斗,那沿海的防御布置便是重中之重。

洋人船坚炮利,加上多年战乱南方沿海的防御基本上等于没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命令当地清军各自为战不能给可能登陆的洋人任何好处可捞。

至于北方这边的海岸防线,最重要的当属山东与天津两地,山东暂时可以排除在外,那儿虽然距离京师不远,但因为黄河改道的事儿乱得不成样子,洋人只要脑子没坏就不会去趟这样的浑水。

关键还是天津海防,这地儿距离京城实在太近。洋人真要是从此登陆的话,用不着几日时间便能兵临京师城下,到时朝廷可就万分被动了。

至于朝廷怎么在天津港口布防重兵,又是派何人驻守这些都不关吴可屁事,他也没有插手的兴趣。

尽管有朝臣提议调安徽清军主力过来担此重任,可以看得出咸丰帝还动了心,可最后也不知出于什么思量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吴可自然乐得轻松,不调安徽清军人马最好,他可没心情替朝廷充当与洋人军队交火的实验品,搞不好是要吃大亏的。

他只需向朝廷提供自己知道的有关洋人一切信息即可

“诸位大人也用不着太过有忧心,洋人虽然船坚炮但能动用的陆军人数有限得很,甚至可能还不能过万”

“不用怀疑,毕竟洋人本土距离远东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就算乘船也需要在还上飘荡好几月甚至半年时间。其中开支之大想必诸位大人应该有个大概印象,别看英夷号称日不落帝国,也支撑不起如此庞大开销”

“就算有印度这个大后方可以提供源源不绝的后勤支援,可以此时洋人舰队规模和运输能力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洋人根本就耗不起,就算情况再糟糕只要咱咬牙坚持最先顶不住的还是洋人”

“当然咱们也不能大意了,安徽清军火枪队表现那般抢眼,想必训练比安徽清军火枪队时间更久的洋人军队实力只会更强,真要对上了还得多多注意一下”

“至于咱们向外购买军火武器的炉子可能断绝,这完全不是问题,洋人那也不是铁板一快,各自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现在还正在世界某处大打出手,除了英法美俄等国心怀恶意的洋人之外,咱们可以向其它国家军火商人采购需要的军火武器,这一点朝廷完全不必担心”

一番话说完,原本有些惶惶不安的朝堂顿时变得正常,既然吴可都说得这么通透了,他们要是还不知道如何做那真就是一群蠢货。

至于此时朝廷一时鞭长莫及的广州城和广东省,吴可也给出了意见:洋人不让咱好过,咱也不能让洋人好过了去

“两广的官军也不要太清闲,还有给当地民团下发悬赏令,击杀洋人不仅有功还赏银子,杀一人给十两白银,还真就不信洋人都是钢浇铁铸的不死之身,让他们好好的尝尝咱大清的人潮攻势”

这一次朝议吴可大出风头,甚至还让朝廷暂时改变了战略方针,让朝堂上下对洋人充满了警惕防备之心。

之后一直到过年的几次重要朝议,他都是参与的关键人员,可以说已经彻底进入了咸丰帝跟朝廷最核心圈子的法眼,被当作涉外事务全权专家在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