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薛崇简道:“如今朝野都以为卫王是东宫太子的人选,怕是卫王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武三思和韦氏沆瀣一气,定然要拥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如果到那时候,卫王自己就会出头,咱们只要暗地里协助卫王即可。”李隆基道:“姑母,我倒不这么想,,若是韦氏自己决断,说不定拥立李重茂,但是有武三思在身边出谋划策,就不一定了,因为此举必然逼迫李重俊提前与他们反目,这武三思人虽然龌鹾,但是精于权术,一定不会出此下策的,相反,武三思还会建言皇上下诏立李重俊为太子,这样的话,就可以稳住李重俊,以后别人无论斗得怎样死去活来,李重俊都会作壁上观,安安心心当他的太子,等武三思和韦氏权倾朝野之后,再寻机废了李重俊的太子之位,那时候,李重俊早就成了孤家寡人,还不是听之任之。”
太平公主点点头赞许道:“简儿,你固然聪明,但要论起视人之明来,你不及阿蛮,以后你要跟着你表哥多学学。”
薛崇简不服气道:“表哥,以您来看,眼下我们该怎么办”
李隆基笑道:“眼下就是看好自己,别惹祸,安心等着,静观其变就是。”薛崇简道:“原来表哥的妙计就是一个字等啊,这谁不会啊。”李隆基笑道:“等,固然是谁都会,可是要把握等的时机,就是天下最难的功夫了。沉不住气不行,倦怠松懈了也不行,表弟,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靠的就是等的功夫啊,渔翁动手早了便会惊散鹬蚌,动手晚了,鹬就会吃尽蚌肉,然后展翅飞走,左右都是一场空,只有动手的时机拿捏的恰到好处,才会坐收渔人之利。”
薛崇简想了想忽然笑道:“原来你们是想”太平公主笑而不语,李隆基笑着连连摆手道:“不可说,不可说。”
皇后寝宫,绣床之上韦氏帷帐里几度,锦被撩开,那个男人把韦氏揽进怀里,却不是李显,竟然是武三思
在武三思的怀里韦氏娇喘吁吁,香汗淋漓。半响两人方才平静下来。韦氏娇嗔道:“好你个亲家公,竟然色胆包天起亲家母来了。”
武三思笑道:“香儿啊,咱们不光是亲家,别忘了,你还是我表弟媳妇儿呢,如今表弟不振,身为臣子自然为君王分忧啊。”
说罢二人放浪形骸大笑不已。武三思笑罢说道:“今日我在朝堂之上,奏请陛下封李重俊为东宫太子。”
韦氏惊怒道:“你为何这样我救了你性命,又恢复你的相位,你却如此对我”说罢一脚把武三思从绣床上踹下去。那武三思一丝不挂站在床前笑道:“天下女子哪里有这般对待情郎的你看人家婉儿就比你温柔多了。”
韦氏怒道:“你愿意找她就赶紧滚”武三思依然不恼,笑道:“我就知道你会这样不讲理,可是我这般做法也是为了你好啊。”韦氏猛地翻身坐起怒道:“你把太子之位拱手让与他人,难道还是为了我好好不要脸”
第七十一章臣后苟且
听了韦后的质问,武三思翻身在床上坐下,道:“香儿莫要着急,如今张柬之等人已经威风不再,我早晚要取其性命,这太平公主却是不得不防,这朝中大事她向来不参与,我也揣摩不透她的实力,越是揣摩不透就越是小心。此人如同猛虎一般收敛爪牙,谁知道她会什么时候跳出来咬咱们一口咱们要是改立别人为太子,李重俊如何能善罢甘休,要是太平公主那边再暗中策应,恐怕就不可善了啦,而今我奏请陛下册封李重俊为太子,先稳住他,再慢慢腾出手来收拾太平,这李重俊本来在朝堂之上便没有什么基础,等时机成熟,便废黜了此人便是。此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也。”韦氏想了半天笑道:“皇上怎么说”
武三思道:“他还能怎么说,自然是答应了,你可以借此机会寻他厮闹一番,他必然觉得对你不住,以后便是知道咱们的事情他也不敢管了。你我岂不快活”
韦氏笑骂道:“好狗才,儿也藏着几个心眼儿。来吧,今个香儿就把这好身子赏赐与你。”
两人重新搂抱在一起,自是片风光旖旎。
翌日早朝,中宗皇帝下诏,册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满朝文武齐声称贺。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仅是武三思阴谋的第一步。不久,武三思认为时机成熟,就罗列罪名,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流放五大臣到遥远的边疆。桓彦范被流放到贵州,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被谋害;崔玄暐被放到白川,半道而已;张柬之被流放到襄州。气愤致死:袁恕已被流放到环州,被逼至疯,后遭击杀,武三思勾结韦后除掉了五大臣。气焰更加嚣张。
留下武三思与韦氏相互勾结,秽乱朝政不提。单说莱州,如今大唐盛世物华天宝,天下各方蛮夷都来进贡朝拜,按说这是好事,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正好借此朝见之际泽被莽酋、教化万民。但万事皆有利弊,各路来大唐的使者既然有阿倍仲麻吕那样的博学之士,自然也有鱼目混珠的腌臜之徒。
莱州刺史刘文华这几天是吃不香睡不着,何故因为东瀛浪人滞留此地从东瀛来的遣唐使渡海而来大多是从莱州登陆,进而转运帝都长安。
东瀛这地方面积狭小,土地贫瘠,加上民众野蛮蒙昧。所以各地豪强为了争夺粮食甚至是河流湖泊彼此杀戮不休,不少战败的东瀛武士逃离战场后便流落江湖,东瀛这地方偏偏小得很,大家都流落江湖,相互见面的机会很多,原来是战场上的对手,却又变成江湖上的宿敌。照样彼此杀戮不休。
久而久之,大部分武士都有了逃离东瀛的念头。当时东瀛对大唐极为崇拜,不但天皇每年都要派遣使者来大唐学习,就连各地的诸侯也以各种名义派人来大唐接受教化,这些人被统称为遣唐使。那些流浪武士便纷纷托名为遣唐使的仆人、护卫、随从等身份跟随漂洋过海来到大唐,等进入大唐境内后,这些人却因为没有国书凭证,并非是东瀛公派,大唐不会照管他们食宿花销,那遣唐使本人自然也不会花银子管他们,便任其散去。这些个武士想回国自己不甘心,想到内地走动却又没有盘缠,因此往往滞留在莱州。
如今已经近三千余人了,这些人大多不会说大唐语言,也不会工农医商诸般营生手段,只会拔刀杀人。
虽然这些人到现在为止慑于大唐的律法还没有闹出什么事端,但是时间久了,这些人缺衣少食难免会铤而走险。
刘文华为了预防万一本想动用府兵把这些人驱赶到别处去,但是幕僚均以为不可,一则是这些人尽管是流浪武人可毕竟是托名的遣唐使扈从,随意驱赶势必影响两国邦交;二则是这些家伙都是亡命之徒,派兵驱赶万一激起民变可是天下动荡的大事;三则是便是驱赶,又能往哪里驱赶呢往别的州郡驱赶,那就成了以邻为壑,别处的刺史自然不能善罢甘休,可他们又没有什么过错总不能把他们都轰进大海淹死吧
在刘文华看来这些东瀛人简直就是些饿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张牙舞爪的扑过来。就在他着急上火的时候,有个师爷给他出了个注意:那些东瀛人出身海岛,想必水性精熟,那沙通海是本地大豪,专一海运为业,不如跟他说说,把这些东瀛人打发到他的海船之上充当水手或者护船打手。
那些东瀛人到了海上,汪洋大海一片孤舟,也不怕他们闹事。便是闹事也不过是杀了人抢了船,牵扯不到陆地上。这主意好是好,可是那沙通海久经风雨,还能看不破其中用心他会答应吗
饶是心中忐忑,刘文华还是叫人备轿来到沙通海府上。刺史大人来访,沙通海不敢怠慢,急忙迎至门口。刘文华也不啰嗦到了书房直接就说明来意。沙通海刚要说话,钟仙悄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