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2 / 2)

大唐李泰 嚼墨 2265 字 2023-10-05

gu903();墨兰听到李泰的许愿”情好了一点,嘟囔了一句:“你才被狼叼了去呢。”

李泰也不在意,笑了一笑,继续闭上了眼睛。冲着车外大喊了一声:“文宣,现在到那里了”

“回殿下,现在是陕州的地界,快到陕县了。”文宣那让李泰熟悉的声音透过厚厚的车帘传了进来。

“那好,到陕县停停脚,进城了打个尖,填饱肚子。”

“这个文宣有些迟疑,片玄之后文宣再次说道:“殿下。若是中午在陕县落脚,恐怕晚上住宿的地方不好解决。”

李泰不在乎的说道:“没什么不好解决的,官道上有的是驿站,随便找一家就行,找不到官驿,不是还有野店吗何况我来河南就是来赈灾的,陕县虽然没有招灾,但肯定有灾民,先从周边了解一下也好。”

“那好,就听殿下的安排。”文宣回了一句以后,吩咐着护在车边的护卫将李泰的吩咐传达下去。

本来应该在陕县穿城而过的,这趟行程却因为李泰无意中的一自话有了小小的改变。

李泰是故意想在陕县落脚的,陕县是陕州的州府,走进陕州的地界就已经属于河南道了,李泰也勉强算是来到了所督管的地方。李泰这次出京李世民给他的名头是河南道巡察使,主要负责赈灾救灾过程中的督促察看。名头很大,职权也不小。李泰到现在也没明白,李世民为什么不顾众位大臣的反对,一力要将自己放在这个让人嫉妒的职位上。

“道”这种行政区哉开始在汉朝。最初跟县同样的级别。1至太宗贞观元年,李世民一方面下令并省州县,一方面又依据山”形势,刮分全国为关内小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

这个时候的“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正经的行政区只是“州县”两级。所谓的道这个行政区划不过是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但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并没有在每道设置固定的官员和办事机构,只是临时差遣中央或地方官员兼任大使去进行巡察名称有巡察、按察、黜涉、巡抚、安抚、存抚等使。

李泰现在挂着的名头就是河南道巡察使,能巡视,能查证,但不能干涉地方政事,更不能任免官员。李泰能做的指是将他看到的,听到的汇报给李世民,最后对官员的处置只能由李世民和朝廷大臣商量过后才能决断。在这方面上来看,李泰的职权并不是很大。

不过别忘记了,这是在家夭下的封建帝王的年代,李世民就是那个一言决定生死的人。官员们谁不想在李世民面前留下好印象。

而一地的刺史在最好的情况是三年进京述职一趟,弄不好,一辈子未必会走进长安,更别说面见李世民了。

李泰来到河南道,代表着的是李世民的眼睛和耳朵,他看到的,听到的就相当于李世民看到了,听到了。在这种情况之下,谁敢得罪李泰。若是李泰一个不高兴,在李世民面前说上几句他们的坏话,这些官员就算是完蛋了。仕途升迁上有影响不说,万一李泰在向李世民汇报的时候,在言语上有些偏颇之处。他们的官位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

李泰此刻扮演的就是那种做糖不一定甜小做醋可一定酸的角色。对于河南道的官员的升迁,李泰不一定能够成事,但想要败事却一定可以。

李泰身份可不简单的是一个巡察使,身上还带着皇子亲王的光环呢。就是看在李泰是面子上,李世民对于慢待他儿子的官员也会“另眼相看”

出于这种原因,得到消息的陕州刺史早早的来到了城门之前。他知道李泰的形成应该饶陕县而过,按他的本意不过是和李泰见上一面,恭维李泰一番,在李泰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陕州之前的地界还不属于河南道管理,不是李泰的巡查范围。陕州是李泰走进河南道路过的第一个州。之前李泰路过的州府,纵然他有心挑刺也不符合规矩,而陕州没有遭到水灾小但也已经是处于河南道中。所以山州刺史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思,怕李泰挑理,在李世民面前胡言是非,冒着被称为秋老虎的烈日,站在了城门之前。

李泰他想在陕县停留不过是因为墨兰的牢骚引起了他的同感,这一路坐在马车之上,李泰也有些承受不了,身子酸痛的很,所以想在陕县略微驻脚休息一下。

让李泰没想到的是陕州的刺史竟然会在城门之前等待他,在文宣向他禀告之后,李泰不得已在城门前下车。等看着陕州刺史的拜见。

第一百八十四章喊冤

第一百八十四章喊冤

距离陕县城门外坏有几十步的地方。开路的侍卫看甘的群官员,随之举起手示意车队停下来。

不明所以的李泰感觉到车子的停步,拉开车帘低声问坐在车辕上的文宣:“怎么停车了”

文宣站在车辕上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前方城门处整齐列队的陕州官员小声的回道:“殿下,好像是陕州官员在迎接你。我看见队列前面的是一身深红色四品官衣,估计是陕州刺史。”

李泰眉头一皱。无奈的摇摇头:“不想惊动这些地方官员,这些人偏偏还诚惶诚恐的迎接,真够愁人的了

李泰发了一句牢骚,回头看向车厢内的慧兰姐妹二人,小声的吩咐道:“我先下去看看,你们就在车上别下来了

听到李泰要下车,文宣快速的从车辕上跳下来,虚扶着李泰慢步下车。

下车以后的李泰并没有着急迎上前去,而是整理下有些褶皱的衣衫,远远的打量了一下陕县城门处的众位官员。领头的身穿深绯色官衣,身后是按照品级不同排好队伍的官员。所有官员都穿着代表各自品阶的官衣,一副恭谨的模样翘首向李泰这方看来。

既然这些的方官员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排场,看来想要低调是办不到了,李泰无奈的摇摇头,缓步向前迎去,文宣亦步亦趋的紧紧跟在李泰身后。

围在马车周围的众位侍卫,见到李泰下车,也纷纷平马,缓缓的让出一条供李泰前行的道路。大多数侍卫跟随着李泰前行,保持着安全距离。少数一部分人留在原地看守着马车。

正好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城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见到陕州官员齐至城门。而且是一副恭谨的样子,略微有些见识的人可以判断出这是有上官前来。在周围衙役和军丁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