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晋重耳等人要到齐国去,就要先经过卫国。此时卫国刚刚与狄国交战,且说狄军进攻卫国时,卫戴公已去逝,卫文公即位。卫文公在朝堂上说:“谁能治理好国家,寡人就把君位让给他,安心跟从他。”众臣都不同意。卫文公便率大家摆开阵势,与狄军对阵。狄军见卫军气势高涨,就退回去了。这卫文公骨子里有恩报恩,有怨报怨。当初卫国重建国都时,晋国并没帮忙,如今与晋重耳亲近的狄国又刚来侵犯卫国。卫文公便对晋重耳等人心生不快,不许他们进城。晋重耳气得直冒火,只好绕个大圈子过去。
公子晋重耳等人饿着肚子到了卫国五鹿,瞧见几个农夫正蹲在地头吃饭。那边是一大口一大口地吃,这边是咕噜咕噜地肚子直叫。晋重耳叫狐偃去跟他们要点儿。没想到那几个农夫笑着对他们说:“贵人们还向我们贱民要饭吗我们要是少吃一口,锄头就拿不起来了。锄头拿不起来,我们就甭想活了。”其中有一个人开玩笑说:“怪可怜的,给他一点儿吧”说着就拿起一块土疙瘩送了过去,对晋重耳等人说:“就给这么一点好吗”此时,魏犨火冒三丈,嚷嚷着要揍他们。晋重耳也很生气,嘴里不说,心里可向魏犨点了头。狐偃连忙拦住魏犨,接过那块土疙瘩来,安慰晋重耳:“要弄点粮食不难,要弄块土地可不容易。百姓送上土来,这不是一个吉兆吗”晋重耳转怒为喜,立即下车拜谢。五鹿农夫们不明所以,哈哈大笑说:“这人真是一个傻瓜。”
百姓送上土来,这是一个吉兆,公子晋重耳不断向众人重复说着。这种精神胜利法刺激着晋重耳等人一步步前进,又走了十多里路,众人都饿得走不动了,便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公子晋重耳又饥又困,枕着狐毛的大腿躺在那里。狐毛说:“赵衰那里还带着一壶稀饭,他在后面,等会儿就到了。”魏犨肚子咕咕叫,随口说道:“虽然有壶饭,但不够赵衰一个人吃的,我想早就没了。”众人无语,四处找些野菜煮食,晋重耳难以下咽。
这是我大腿上的肉
这时,介子推捧着一碗肉汤献给公子晋重耳,香美异常。晋重耳顾不得说话,几口就喝了下去,吃完后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肉”介子推说:“这是我大腿上的肉。我听说孝子不畏死而养育他的双亲,忠臣不畏死而服侍他的主子。现在公子没有食物,我只好割下大腿上的肉让您填饱肚子。”晋重耳一听,感动得流下眼泪,哽咽道:“我这逃亡的人太连累你们了,用什么才能报答你们呢”介子推说:“但愿公子能早日重返晋国,成全我们众人的一片忠义之心。我怎敢要您报答呢”
过了很长时间,赵衰慢慢赶来。大家问他为何迟迟不至,他说:“我的脚被荆棘刺伤了,所以落在后面。”说着拿出背囊中的那壶稀饭,请公子晋重耳食用。晋重耳问:“你难道不饿吗为什么自己不吃”赵衰答道:“我虽饿,怎么敢背着公子和各位而独自享用呢”狐毛笑着讥弄魏犨:“这些饭如果落在你手中,现在一定在你肚子里消化掉了。”魏犨满脸通红,退在一边不再说话。晋重耳将这壶稀饭给赵衰,赵衰推辞不掉,便从河边打些水来,把稀饭放在里面调好,让每人都吃上一碗。
公子晋重耳一行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齐国,此时国君还是齐桓公。他素有爱贤之名,因管仲等一般名臣均已去世,故霸业初显颓势。夕阳西下的齐桓公依旧像青年时期那样盼着贤人来辅佐自己,延续霸业。重耳之贤,天下共知。齐桓公闻听到来,出郭相迎,请入馆舍之中,设宴款待。
宴会上,舞女婀娜、琴声悠扬,公子晋重耳一行忘掉了一路的疲惫和烦恼。几觯酒下肚,齐桓公问晋重耳:“公子带来家小了吗”晋重耳答道:“我是逃亡之人,连自己都保护不好,怎么能带家小呢”齐桓公说:“寡人独睡一夜,就如度过一年一样漫长。公子漫漫旅途中,却无人服侍照顾,寡人真为你担忧”于是就将自己的小女晋姜嫁给晋重耳做妻,另外赠送四十乘车马,从此随行的众人都有了车马。
齐桓公还命人日日供应粮、肉。公子晋重耳十分高兴,感叹道:“从前听说齐君爱好贤才,礼敬士人,今天我才真正相信呀他能成就霸业,难道不是理所应该吗”齐女晋姜贤且美,将晋重耳迷得团团转。有时,晋重耳只知自己是齐国女婿,不知自己是晋国公子,晋重耳感慨地说:“人生就是为了享乐,何苦去管那么多”
“毋忘在莒”的诤诤直言
明辨是非,很多人都能做到,但真要做到亲贤能而远小人,却并非那么容易。自从离开了易牙,齐桓公食不甘味,什么菜到他嘴里就如同变成了猪食,难以下咽;自从离开了竖刁,齐桓公寝不安枕,生活起居一片混乱,他平常享受惯了,这一时间少了个体己的寺人服侍还真是不习惯;自从离开了卫开方,无人为齐桓公歌功颂德,少了甜言蜜语的滋润,人生真的很没劲。“如夫人”卫姬说:“失去方知珍贵,夫君应该将他们召回呀。”齐桓公便听信了卫姬的话,把这齐宫“三贵”给召了回来,虽然他内心也挺憎恶他们的,但还是把他们唤回了。此时,郭国的灭国教训、管仲的谆谆教导、鲍叔牙“毋忘在莒”的诤诤直言,老眼昏花的齐桓公全忘了。卫姬之所以劝齐桓公将易牙等人召回,是因为卫姬暗地里与易牙、竖刁等人勾结,计划请齐桓公改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姜无亏为世子。
花开花落,岁月无情。再说做了三十年国君的宋桓公病重不起,赶忙派人去卫国召回世子子兹父,传话说:“若再不来,不是病死寡人,而是要愁死寡人呀”身为大孝子的子兹父当然不愿意父君被愁死,于是赶紧回国看望。次年春天,宋桓公去逝,世子子兹父继位为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见到弟弟顺利继承君位,公子子目夷也从卫国放心回来。宋襄公任命子目夷为司马,主掌军政大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其它诸侯国为争君位、兄弟相残的不良环境下,子兹父、子目夷让君之举,名传天下,世人皆称之为仁义无双。
想到宋桓公若干年来一直追随自己,老年齐桓公亲自到宋国吊唁。见到宋襄公兄弟,齐桓公非常喜爱。想到自己儿子一群,却不如他们俩人亲密无间,内心深处,齐桓公不免有了一丝不足。因儿子都是“如夫人”所生,地位平等,齐桓公担心自己死后诸子争位,临回齐国前,齐桓公将世子姜昭托付给宋襄公。
花开花落,岁月无情。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便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只等齐桓公一咽气,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