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2 / 2)

都市鉴宝师 锦瑟华年 2327 字 2023-10-04

gu903();黄sè代表着什么,但凡懂得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人都该知道。

那可是龙袍的颜sè,皇家的颜sè。

黄釉,那也是属于皇家的专属颜sè。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记载,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

黄釉器皿,属于首禁之物。

这独尊的地位,可是不容冒犯的,民间自然是不允许私自烧造的,这样严法禁止,彰显出黄釉器皿的尊贵和无比稀缺。

待得黄国栋将这瓷器翻转过来,让他们看见底下的落款时,周夏他们更是愣住了。

双行六字款的,“大明宣德年制。”

还是宣德的黄釉。

宣德黄釉,其贵重程度,可谓是黄釉瓷器中,最最珍贵的东西。

惊叹之后,周夏他们就在怀疑,这东西,是不是假的。

又怎么可能流落到ri本去。

不只是周夏有这样的怀疑,徐耀辉和徐柳欣回过神来之后,也都觉得很是奇怪。

当然,如果要讲故事的话,以他们的脑补能力,不用黄国栋多讲,他们自己就能凑出一段曲折迷离的国宝历险记。

然而,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就看东西如何。

由于这样的东西,太过珍贵,徐耀辉也不敢托大,他就让周夏先上。他自己,需要冷静一下再说。

周夏也就当仁不让,首先上手,做起鉴定来。

这样一来,黄国栋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了,莫非这周夏的鉴定功夫,比徐耀辉还要来得强

反正之前的时候,他是没有看出来这点。

这也不妨碍他调侃徐耀辉,“老徐,你看,这是件好东西吧我敢打包票,这绝对是宣德的真品,而且保存得相当完美,基本没什么缺陷。”

徐耀辉就回答说,“老黄啊,你忽然拿出这样一件东西来,可是吓了我一大跳啊我整个人现在都还有些晕乎乎的,让我清醒一下,再做鉴定好了。”

“行,不着急的,慢慢看就好,真金不怕火炼。我这件瓷器,也是经得起考验的。”黄国栋哈哈大笑,他相当满意这样的效果,而且他也清楚得很,像这样的黄釉瓷器,确实是相当珍惜难得的。

看周夏全身心投入,鉴定之中,徐柳欣则和徐耀辉也就没去打扰他,两人低声商量起来。

徐柳欣年龄虽小,可接受的教育却很多,对这黄釉,徐耀辉他们也是有教过她的。

徐耀辉出身古玩世家,对这黄釉的历史,更是如数家珍。

我国古代的颜sè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sè彩,丰富的象征意义予人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当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真正意义上的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期,近年来在景德镇窑址和南京明故宫遗址中皆出土洪武黄釉暗刻云龙纹盘碗的标本,其制作是在瓷质涩胎上施以适量的铁为着sè剂的黄釉,置于850度左右的窑里以氧化焰二次烧成,sè泽与同时期的黄釉琉璃建筑构件相同,由于是在涩胎施釉,故而稍觉粗糙,未有后世娇黄釉之娇嫩圆润。明宣德时期御器厂上承洪武技术而竭力改进,重点改善施釉的质地,变为在甜白釉面上施釉,以甜白釉之纯净映衬黄釉之妍丽遂得“宣黄”一项名品问世,开启弘治娇黄釉之先声。其sè清亮匀净,透明度高,玻璃质感强,深为内府所珍,更因其时技术初创,尚不稳定成熟,成造数量本来不多,流传至今更是凤毛麟角。

宣德黄釉器烧成之后一直为内府所专断,只归宫廷御用,管制极为严厉,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森的等级制度。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徐耀辉也就清楚,这件瓷器如果是真品的话,该有多难得。

于此同时,徐耀辉也在脑子里默默回想,有记载的文献记录里,曾经出现的几件宣黄釉。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宣德瓷器大约有两千件,但其中的单sè黄釉,也不过只有两件而已,宣黄釉的珍贵,由此也可见一斑。

周夏却是没管这些,他只上手观看这件瓷器的表现如何。

这是一只金钟碗。

撇口,圆腹,形似金钟,故而得名。

这只金钟碗的内外均施黄釉,和金钟碗的名字,倒是搭配得天衣无缝。

这金钟碗的造型就不用多说,端庄优雅,古朴中透出俊秀之美。

金钟碗在古代的瓷器中,并不算特别多见的,这也是它比较珍贵的一个地方。

黄釉的颜sè相当明亮,和琥珀差不多,盈润而娇妍,古雅静穆之中,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尊贵气质。

金钟碗的底部,施的是白釉,中心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反正,以周夏的眼力看来,这件瓷器,应当属于宣德真品无误。

当然,这件宣德金钟碗,并不是真正的完美无缺。

如果想要挑出些毛病来,还是可以的。

比如这黄釉的釉sè,并不是完全地均匀一致,即便用肉眼,仔细点观察的话,也是能看出,有的地方釉sè要比旁边的地方黯淡一些。

而且,这整只金钟碗的底足部分,还是有些磨损的。

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也正是有了这些小问题,才能证明,这件瓷器,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的。

如果不看这些,光凭借那明亮的黄sè,谁都无法相当想象,这样一件瓷器,竟然有将近六百年的年龄了,依旧这样光亮如新,璀璨夺目。

最后,周夏虽然笃定,这应该是宣德时候的真品。可还是祭出大杀器,让系统来帮忙做鉴定。

系统鉴定的结果马上就出来,“该物品创作于公元1430年。”

正是宣德年间,这件宣黄金钟碗的表现,让周夏觉得有些欣慰,也有些怅然。

欣慰的是这件珍贵的瓷器,虽然曾经流落海外,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国内来。

怅然的是这样的瓷器,价值不菲,价格肯定也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