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畅的目的是巩县,从巩县乘船渡黄河,便可以直抵武陟。而娓娘等则要折向西,折转长安,然后取道剑南,返回六诏之地。
双方便要在此话别。
这十日时间相处,娓娘如饥似渴地在叶畅身上学习他如何处置各项庶务,既然不能将叶畅带回自己的部族,那么能学得他几分本领也是好的。
她愿意学,叶畅也想早些让她回转,自然知无不言,也用心教。每做一事,缘由是什么,可能会得到什么结果,都细细解说与她听,再将事情的过程与预测相应对。
可以说,两人相识以来,双方关系便以这十日最为融洽。因此,到得别离之时,娓娘竟然觉得,自己心中有些不舍。
“就此再会吧,哦对了,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出谋划策,派人来寻我就是。”叶畅却比她要高兴得多,终于要摆脱这个蛮女,不必跟她去如今还是穷山恶水的云南之境,他心情当然愉快,还不忘许下了一个空头诺言。
这也是结好之意,一步闲棋,或者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
收拾起自己的情怀,娓娘一挥手,二话不转,领着属下便离去了。她走得如此果决,倒让叶畅愣愣地看着她一行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走吧”他对自己说道,然后便拂去了心中的些许惆怅。
第129章千般功业一句谗
李林甫咳嗽了两声,摆手示意侍女将铜镜移开。
照镜子是他觉得最不快的事情之一,每每看到镜子里自己日益白发苍苍的脸,他就觉得恼火。
他想起如今在京城中大红的翰林学士李白的诗句来: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太白尚另有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林甫自己写诗水准一般,贺知章致仕时,奉三郎皇帝之命,他也写了送别诗,但那其实是家中幕僚捉笔。他甚至连字都认不正确,把庆贺别人生孩子的“弄璋之喜”写成了“弄獐之喜”。不过欣赏诗的水准,他还是有的,每每读起李太白的诗句,便觉口齿生香。
所以这个李太白,不能久留于京中。
如同那个叶畅一般,不为己用,又有才,那么早些将之打发了为好。
使女悄悄退了下去,李林甫闭着眼,开始养神。直到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进入了书房,他才睁开眼,淡淡地扫了三子一圈。
三个家伙,没有一个成器的,也就是李岫稍好一些,其余二子,坐享富贵罢了。
“洛阳令杨慎名转来的一个折子,你们看看。”他示意了一下。
折子乃是东都下属偃师令所上,倒没有什么太多的废话,就是关系黄河漫堤救灾之事的。只不过折子最后,却附了一本小册子,真正有用的东西,便在这数千言的小册子上。
李林甫一直没有出声,只是任由自己三子轮流翻看小册子。
名为灾后救急方略问对的小册子,乃是模仿本朝李卫公问对的兵法书模式写的,不过是二问一答。问者乃是偃师令白铨与县丞蒋清,答者则是叶畅。
李林甫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们能看懂其中多少,若是能学得上面一半的本领,那么他百年之后,也不必担忧了。
“叶畅莫非是修武叶畅,前些时日,与韩朝宗走得非常近的”
李儒看到这个名字,讶然而问,他可是知道,自己父亲对韩朝宗没有多少好感。
因为韩朝宗与李适之走得太近,而李适之与父亲的矛盾日益显现。
“应当就是他,闹得沸沸扬扬的球市,便也是他弄出来的,一年一二十万贯的收益啧啧。”李屿眼睛亮闪闪地道。
因为李林甫的约束,他虽然对球市垂涎,却没有伸出手,不过现在看来,幸好没有伸出手。若是真去抢,必然要与玉真长公主交恶。
李岫却好一会儿没有出声,李林甫向他示意了一下,让他开口,他慢慢地道:“玉真长公主若见了此册,定然后悔。”
这是回到那问对本身的价值上来,而不是想着叶畅能赚钱。李林甫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打发这三子出去。
三个儿子有些莫明其妙,出了门之后,李儒道:“大人这是何意”
“不知道,让我们学一学”
“不会如此简单,而且我们是宰相之子,向来担任清贵之职,学这些东西能有何用”李岫摇了摇头,他心中隐约有个想法,只不过一时间,拿捏得不是太准。
或许,大人是想要乘着这个机会,拉拢一下叶畅
然后李岫就笑了起来,叶畅虽然有些虚名,不过是个市井之徒,连李太白都比不上,又这么年轻,哪值得他父亲堂堂当朝宰相去拉拢。或许,父亲就只是让他们注意一下吧。
一个区区的偃师令,还不放在李林甫的眼中,至于洛阳令杨慎名,李林甫也不是太在意。
杨慎名的兄长杨慎矜,如今是李林甫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自然,有着“口蜜腹剑”之称的他,也不会对杨慎矜绝对放心。
他留有后手。
“叶畅”这个名字,算是正式入了他的脑中,他将之记了下来。
“送上去,让三郎欢喜欢喜。”犹豫许久之后,李林甫做出了这个决定。
就算他不送上去,这小册子还是会辗转交到李隆基手中的,与其到时被李隆基责问,倒不如自己来办此事。
如李林甫所料,李隆基看到这份小册时,确实甚为满意,不过当发现这小册的作者是叶畅时,他神情多少有些复杂。
“这叶十一,前些时日在市赛上大闹了一场,害得王元宝既丢了颜面又失了重宝,没有想到离开长安才十余日,便又弄出这一套来”
将小册子丢到了案几之上,李隆基小声地嘟囔了两句。
一听得他这样说,李林甫便知道,这位天子并没生叶畅的气,相反,对叶畅很满意。
可旁边却还有别人。
张垍在揣摩上意上,与李林甫还有差距,他自觉一向得李隆基信重,而且又是翁婿之亲,既然李隆基批评叶畅,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