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7(1 / 2)

核武皇帝 浪子刀 2259 字 2023-09-30

的大趋势,与其将大量的财力和国家资源浪费在必然被淘汰的机型上,不如乘此机会大规模的生产喷射式战斗机”

宋彪慎重的考虑了一段时间。答道:“敌人总是会有更强的时候啊,有所保留并非坏事,但你的提议也不无道理,既然你有这样的要求,那就让正式以j6战斗机的名义服役吧。绰号为凤凰。具体的生产计划根据空军的需求来定,但就现阶段而言。我依然不认为确实有必要出现在战场上,因为对手的水平还没有威胁到我们空军,即使要用,也当有意识的选择在一个决定性的时刻。”

潘兆勤此刻真是如释重负,只要代表帝国航空工业最高水平的战斗机正式加入战斗,对空军来说,这场战争实际上就已经终结了。

所使用的涡喷引擎不是简单就能生产和复制的,它需要更高规格的工业水平和材料学的展,即便日本现在开始追赶这一潮流,大致也需要六七年的时间才能追赶上来,甚至耗费十年也未必就能成功,因为帝国在这个领域秘密研制和实验的周期早已不止十年。

从92年开始秘密立项预研,到9年的实验战斗机的出现,再到95年的第一代喷射战斗机2的出现,最后是9年的第二代战机的成熟,帝国耗时5年之久才完成了这一巨大的历史飞跃。

潘兆勤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态度,他就是说我现在有系列的战机了,从造价上来说,一架确实等于45架j4,可既然有了,为什么还要大规模制造j4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管在战争时期造多少都可以继续长期服役,即便封存储备也是有意义的,而战时大量生产的j4闪电战斗机在战后就注定都要解体,毕竟没有实际的作战价值了。

身为君主立宪制的皇帝。

如无必要,宋彪是不需要限制和违背臣下的决策,有些情况是需要坚决反对的,比如军部内提议的直接用核武器结束战争的想法,这个要坚决反对,现在还不是使用核武器的合适时机,有些情况呢,即便宋彪不是很赞同,但也没有必要去反对。

在君主立宪制的帝国之中,哪怕皇帝手中有最终的反对权,这个权利也是用的越少越好。

宋彪就和潘兆勤商量了一下,暂时还是继续以j\4\5这一系列的战机为主体,但可以让j6战斗机正式的大规模进入部队服役,暂时控制在库伦军区内,随时抽调到东北和朝鲜战场。

涡喷战斗机要求的跑道长度比螺旋桨系列高,平整度规格也要求更高,所以要让这一系列的战机进入朝鲜战场,需要在平壤、信川、元山空军基地增加新的跑道和维护站,做好充足的准备。

因为一系列的问题,目前的产能基本也就是每个月4o架左右。暂时还只能在沈阳生产,下一步是扩大到太原和上海的航空业基地制造。预计将在明年初实现每个月2o架的产能规模。

这样的规模还是可以接受的,更高也比较困难,两个最大的限制是雷达和动机。

在中日开战的同时,德波同盟也不断在挑衅苏联,以波兰的名义要求重新划分领土。

如果蝴蝶煽动翅膀都能掀起一场大西洋的风暴,那么巨龙的吐息会在整个世界引起多大的变化答案是规模更加可怕,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正因为无数事件之间的串连。

虽然对法西斯主义存在着抵触,波兰总统阿图尔马尔托斯还是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在波兰建立了新的波兰民族党,推行相似的法西斯政策。

这样的变化让自以为了解马尔托斯将军的宋彪和蒋方震等人也感到很惊讶。

因为很多特殊的因素,帝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对波兰一直有特别密切的军事合作与援助,在马尔托斯将军推行的波兰军事变革中,波兰军基本就是中队在东欧的一个翻版,从军制到军事思想,从装备到战术思想。波兰国防军都在学中国。

两国在轻武器装备领域基本一致。

不仅与此,波兰也从中国购买了坦克和飞机,使得其军事力量具备极高的作战价值。

总体来说,帝国的变化使得波兰、法国、德国、苏联在军事实力都有较大的增强,其中增强最多的是波兰和法国,而苏联和德国的增强效应也不少。一旦四国展开激烈的战争,最终结果如何,鹿死谁手都还是未知数。

随着中日两国6军都开始大规模的进驻朝鲜,双方在开城地区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开城在9年之后就一直处于中国的控制中。这里的军事防御布置历经多年建设,防御态势和水平极高。虽然不像马奇诺防线那样投入众多,但是日军想要突破开城防线还是很困难的。

蔡锷毕竟有很多年没有指挥这种大规模战争,在战争开始之后一直是不温不火的慢慢的想要摸索清楚日军的实际水平,此前在汉城虽然有一次小规模的突破战,但还不足以说明所有问题,而开城战役就是蔡锷想要的测试场。

在中央军部和皇帝的建议下,蔡锷选择安排傅作义中将负责指挥开城战役,并且担任东北国防军第一集团军的指挥官,这个安排恰到好处,因为没有人比皇帝更明白傅作义的特点。

傅作义在皇帝身边担任一等内侍官长达四年之久,经常同皇帝一起进行军旗推演,战术规划水平极高,一贯是皇帝最为欣赏的几名新系将官之一。

在开城,傅作义其实具备进攻日军的实力,但他和蔡锷一样,同样希望在阵地战中摸清楚日军的特点,毕竟中日辛亥战争还是建国之初爆的,日军展了这么多年,和以前的变化是比较大的,不能照搬过去的经验。

结果正如蔡锷的预料那样,日军在汉城一战中暴露的问题并不能完全代表日本6军的真实水平,在开城战役打开之后,日军的进攻异常猛烈,虽然缺乏足够的能够突破防御线和火力的中重型坦克,但是士兵的悍勇程度更甚于当年。

傅作义起来是那种嗓门大和说话直来直去的典型的中人,其实他也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外厉内精,练兵严格。

同帝国的大部分中高级将官一样,傅作义也有研读历史的兴趣,在军部一贯是以精通春秋战国的战争史而著称,除此之外,他虽然没有在日本留学,却很奇特的精通日本战国史,闲暇无事的时候,他经常会和中央军部高层的那几位留日将官一起讨论日本战国诸侯。

同帝国中央6军内部支持大机械化的主流军官不同,傅作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他专攻阵地战,而非机械化作战。

种种因素使得中央军部在推选开城战役的指挥官时,几乎所有票都投给了傅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