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纳粹加强了对犹太人的破坏,中国也一直维持从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吸收犹太人避难的政策,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犹太人,帝国制定了非常仔细全面的清单,从整个欧洲都在加快吸收人才的步伐。
除了人才。更重要的则是资产。
中国通商银行在德国属于极少数连纳粹都不愿意得罪的银行,只要将财产保管在这里,并且汇到中国,不管是白银、黄金,还是珠宝饰。银行都能完整无缺的送走。
此后的几天。宋彪确实履行诺言陪同德国特使团在北京、天津和滦州一带参观,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民俗文化,也介绍中国的现代工业、教育等等,帮助德国访问团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国力到底有多强。
与此同时。德国特使团也在和中国秘密磋商,德国现在已经基本决定向苏联开战,为此提出一个建议即中德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一起向苏联宣战,在苏联战败后。双方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东侧归属中国,西侧归属德国。
中国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根据亚盟的原则,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亚盟成员国都不得于其他国家缔结军事同盟,以保证亚洲的独立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则,中法才结束了原有的长期的同盟关系。
随后不久,以戈林为的德国特使团重新提了另一个建议。即德国对苏联宣战,中国向德国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在德国战胜之后,德国保证哈萨克地区独立,并将托管权转让给中国。
在此基础上。德国要求同中国签署类比法国的中德战略互助条约,以保证中国永远不会向德国宣战,而德国承诺不和意大利签署同盟协议,并且不会支持和纵容意大利侵略非洲。
顾维钧在同赫尔曼戈林多次磋商后。最终同意签署中德友好合作条约,而非像法国那样的战略互助条约。但是中德友好合作条约同样保证在德国不侵犯中国及亚盟盟国利益的前提下,中国会给予德国所需要的物资及资金贷款援助。
双方约定此事之后,就此进行了全面的商榷,将具体的条款都确定下来,决定在5月份左右签署这一条约。
这个时期,德国在谋划进攻苏联,为征服整个欧洲寻找资源殖民地,而日本则在为了保住殖民地谋划偷袭中国,苏联和中国当然都知道,苏联积极在西线布防调军,试图阻止德国的军事冒险,中国则故作不知,继续积极的同日本内阁进行洽谈,起来更希望和过去一样通过谈判迫使日本接受再次被压制的局势。
说到底,苏联不想同德国开战,而中国则完全做好了一次消灭日本海军主力的计划。
就在德国特使团离开中国,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米哈伊尔加里宁也亲自率团访问中国,希望同中国就中苏和平条约的续约问题进行谈判,前几年的苏联随着工业实力上升,一方面继续表态要和中国保持友好,另一方面也积极向中亚渗透,真是说一套光明正大,做一套卑劣下流的典型。
在苏联来,亚盟就是为了针对苏联而创立的,一直想要分裂亚盟,从经济到军事援助各种条件都愿意许诺,妄图将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从亚盟分裂出来,还积极派遣苏维埃渗透到吉尔吉斯地区,支持吉尔吉斯地方派从中国独立。
各国都是玩阴的。
等到纳粹德国在中国的支持下开始明确的准备向苏联动军事进攻,苏联现在才慌忙要来找中国谈和平条约,又重新提起要遵守停战时期的各种承诺的条件。
苏联也好,沙俄也罢,其实都是不遵守承诺的典型国家,说过的话就像是放过的屁一样不值钱。
有趣的是苏联、纳粹德国、法西斯日本都是一样的特点。
因为刚和德国就此达成协议,帝国直接拒绝了同苏联继续续约的谈判,两面三刀的政策固然有利于帝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帝国聚集重兵消灭日本,但是帝国的实力足以保障国家两面作战。
哪怕不作战,帝国在西部战场堆积重兵,也足以能将苏联的大军分开,让苏联难以集中兵力抵御德国的进攻,诱使德国投机主义的猖獗,诱使德国更容易的做出全面进攻苏联的决策。
时间还是很早的。
德国在今年之内绝对不可能做好进攻苏联的一切准备,帝国即便要和苏联签署和平条约,也会选择一个最佳时机狠狠敲诈苏联一笔,让苏联狠狠的反省过去几年的一时猖獗。
苏联自以为重工业实力增长的极快,就得意忘形的以为可以向中国报仇。
他们真是不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这个道理啊。
总之,在99年的上半年,世界的局势已经变得无比清晰,德国将会进攻苏联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德国也有可能进攻法国,或者说德国向法国复仇的这件事迟早还是会到来。
北京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德国、苏联、法国、英国的特使团都6续抵达北京。
英国更是派遣前任相斯坦利鲍德温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