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2 / 2)

核武皇帝 浪子刀 2341 字 2023-09-30

gu903();蒋作宾则道:“陛下说,自反法战争至日俄战争以来,过去百年之中的6军军事作战理论并无大的突破,尤其以日俄战争为例,虽然在战争中出现大量的新作战方式,比如沟壕战和机枪封锁压制等战术的进步,但在整理作战理论上,还是同过去一样以线式被动布防为主体,交战双方都效法拿破仑时代之作战思维,在前线布置防线,将部分主力部队收缩在后侧作为总机动兵力,无论是双线作战,而是三线作战,都侧重于强调正面的推进和主力部队的对决原则,军事思想强调现代军事的推进和多兵种的配合,以及炮兵优势的压制和反压制打击。日军目前还在贯彻这一思维,无论是在西线,还是在东线布防态势中,都完整的保留了这种古典军事作战理论的基本原则,而我军在东线和西线战争的进攻则是突破了传统作战理论的束缚。以东线战场为例,此次战争的总指导思想就是多点进攻,重点突进,此八个字乃陛下最为侧重强调的一点,也是诸位同仁务必要牢牢谨记的总方针,并且要对新的作战思想有绝对之信心,绝不可在半途因为伤亡大而丧失信心。”

稍作停顿,蒋作宾继续补充道:“此外,陛下口述,东线战场事关延吉和所谓的间岛之争,事关重大,不容有失,而东线各师团都是临时组织,各部为了适应本次作战,都有装备上的大规模调整,新战术的大规模集训,因为时间仓促,恐怕各部都还未必能够有效的适应,而在多点进攻,重点突进的总方针之下,各部强行突进,强攻日军各高地和要害,牺牲再所难免,所以,诸位将领要有作出重大牺牲的准备,同时要严格遵守西线战区集团军参谋部和最高指挥官的一切命令,不得有任何之私心,相互要绝对信任,也要做值得其他各部信任之师。同时,陛下口谕,此次战争胜利后,凡表现合格之各部,即便是巡防军各新编团也将正式转为中央6军正式编制,望望各位转告下属,要有勇气敢于和日军一较高低。最后,陛下请我转述,预祝各位在西线战区集团军总指挥部的率领下,勇夺胜利,一举歼灭日军的两个师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让一个日本军人活着离开中国的领土,此也为陛下之决心。”

“谨遵圣谕”

所有在场将校官们听到最后这一番话,心中意志力也都变得更为坚决。

宋彪作为东北军的军事思想理论最高决策者,他在这场战争中的东西两线作战规划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东线是淮海战役的翻版,那么西线就是一战中俄军在德俄战场的布鲁西洛夫攻势的翻版。两种战术规划背后的指导方针都是截然不同的。

西线战区中,从茂山到珲春的山地区域,日军、朝鲜军和东北军各自控制着几十个重要高地相互对峙,彼此的军事部署犬牙交错,很难采取大规模和大范围的军事调动。

所以,宋彪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考虑在这一带打一场“多点进攻,重点突进”的布鲁西洛夫攻势战。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3月份,沈阳兵工厂、本溪兵工厂总计生产了14ooo万支波普宁冲锋枪,其中一半都列装到了西线战区。为的就是让西线战区更可靠的打这场布鲁西洛夫攻势战。

考虑东北军在将官层面的素养、资历、威信、经验和能力都低于日军,而蒋雁行也缺乏调度各师的威望,宋彪实际上也只能采取这种战术规划。将基础的作战单位降低到团一级,组织十四个精锐步兵团担当主力,各团匹配一个二级团和一个新编团,以及一个炮兵营和民兵队,在十四个点分开时间段组织多点进攻,在天佛指山北侧的鹤洞岭和柳洞沟打两场重点突进,分兵两路将茂山和会宁的日军钳制住。

从反法战争到日俄战争,现代军事愈向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展,特别是在普法战争中,德军所贯彻的层层推进作战体系。早已成为世界军事的主流,就如同象棋中小卒在前,马跑在中央,军相在后一般,一切讲究体系化和按部就班的整体推进。

东北军在此次的战争中。东线和西线都使用了完全出常规理论的作战思想,摆脱了战争论的束缚,在东北军传统坚持的快猛攻的基础原则上,西线战役采用粟总的机动围歼论,东线战役采用布鲁西洛夫上将在一战德俄战场中的全面攻势论。

布鲁西洛夫攻势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成功的战术创新,也是俄军在一战中最有创造力和攻势最坚定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如果不是德军的主力插入,奥匈帝国所构建的45o公里防线都将被俄军迅撕成碎片,这一理论先是抓准传统战争论军事思想中强调保留机动主力的后优势论的缺陷,通过大规模的军事强攻使得敌军无法分辨具体的主攻方向,无法调动预备兵力有针对性的支援前线,进而在重点区域实现突破,击溃敌军的多个防御口,撕开防线,插入敌后指挥和物资中转等重点区域,迫使敌军全面溃败。

在这一攻势中,火炮部队不再要求集中的大规模攻击和纵深式攻击,而是将火炮部队分散到各个步兵团,每个团控制少量的火炮,采用更灵活、精准和短小的炮击,和传统的大规模持久性炮击所不同,因为长期的大规模炮击总是可以轻松的侦察到,使得敌军有充裕的时间实施针对性的工事建设,以及破坏交通、战场等行为,而短小灵活的炮击则是难以防御的,步兵部队则要求组织大量更为精锐的小型突击队,以连为基础单位,集中火力和机枪,在战场中寻找对手的薄弱区域。

这一战术实际上就是德军的渗透战术胡蒂尔战术的前身,德军也是在布鲁西洛夫攻势结束后,吸取这一攻势的很多优点,提出了渗透战术理论,改变了此后步兵作战思想上的很多基础原则。

相比于布鲁西洛夫攻势,东北军在西线战场先就加强了渗透战术的训练和装备改良,全军上下大规模减少身管火炮的装备,甚至连重机枪的数量都被削减,每个班列装一挺麦德森轻机枪、一支波普宁冲锋枪,每个排列装一门6o迫击炮,每个连列装191o型新改进的8o迫击炮,营一级同样用迫击炮更换身管火炮。

在主力突击部队,每个班通常扩编到2o人的规模,列装三支波普宁冲锋枪,同时列装榴弹筒,或者是掷弹筒,加上一挺麦德森轻机枪,部队突防能力大为增强。

各团额外编配的炮兵营中,身管火炮也都更换成19o8式75轻野炮,第三炮兵旅都被分拆开编入各部队,仅保留第六炮兵团维持32门型1o5克虏伯轻榴弹炮和部分9厘青铜臼炮、加农炮,归属军部直辖指挥。

虽然宋彪不能亲自前往东线战场鼓舞士气,一等内侍官蒋作宾还是圆满完成了这一任务,在西线战役爆后,1911年4月6日凌晨6点1o分,蒋雁行指挥东线集团军正式向日军和朝鲜军起多点攻势。

同东北军在过去六年间的军事理论、装备和战术训练上的大幅度进步不同,日本6军还不如六年前的日俄战争时期,在军事理论上也一直未有任何进步,在此次中日辛亥战争里,日军还是和过去日俄战争时期一样采取了相同的部署,其显著的共同特征就是将兵力沿防线部署,在本部保留大量的预备兵力等待敌军主力的攻势暴露,第三军是第一军、第二军的预备,各师团编有预备步兵旅团,总部还设有总予备师团、旅团。

这种后制人的作战部署就是典型的静态防备,从拿破仑时代出现,在普法战争时期被德国扬光大,又在一战时期被德军用胡蒂尔战术撕碎,在一战之后逐步被淘汰,而法国在二战时期还继续延续这一传统,结果在主力部队还没有反应之前就被德军击溃整条防线,所有战争底力都还没有爆就灭国了。

在现代战争中,理论的进步和装备的进步是同步的,新式的装备产生新式理论,新式理论诞生新式的装备,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停滞展就会被淘汰。未完待续

第1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