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分节阅读 506(2 / 2)

勒胡马 赤军 2371 字 2023-09-27

gu903();石勒还没反应,程遐先问:“徐秘书之意,难道就此放过石虎不成么”

徐光摇头道:“非也。”看也不看程遐,还是面对石勒,说:“今夜都中之乱,恳请陛下秘而不宣,至在坐诸臣而止。可密令各地守相,细访石虎去处,若发觉其踪迹,秘密捕拿可也。唯不可明颁诏令,使国中惊惧,有害大局。”

正如程遐所说,都内动兵本来就是死罪,完了不肯来见石勒,畏罪潜逃,则就国法而言,石虎死一万次都是轻的,徐光根本就无力相救。但终究是封建国家嘛,国法大不过皇权,只要石勒有所动摇,石虎便有望苟且偷生。所以徐光才建议石勒不要明着捕拿石虎,而要秘密访察,那就难免自缚手脚了。他估摸着以石虎的武勇,又居军中多年,根深蒂固,想要在密捕中暂时潜伏一段时间,应该不难。

时间可以消磨掉很多事情,包括仇恨,也包括愤怒,等到石勒气消了,说不定石虎尚有复归的可能性呢太原王啊,我帮你也只能到这儿了。

徐季武所言逻辑缜密,貌似有理,程遐、张敬等人一时间还真难以辩驳。该怎么说呢我们就是要大张旗鼓地搜捕石虎,明宣其罪,至于由此影响到民心、士气,那都是小事儿,可以忽略不计这理由不如对方充分啊。

因而最终石勒认可了徐光所言,即由尚书秘密传令,各城搜查石虎踪迹,一旦有所发现,立刻直报中央,遣军拿捕那家伙太勇了,普通地方戍兵还真未必捉得住,一个不慎打草惊蛇,反为不美。至于郭敖,在群臣反复恳请之下,念其往日之功,以及丧子之痛,暂使闭门反省这回南征原本是让郭敖做先锋的,就此改成了李寒。

第三章苏子高的借口

襄国城内,大半夜的人喊马嘶,郭家发兵直取太原王府;随即连禁军都出动了,石虎被迫斩关而遁,东门守卒,为此而全遭捕杀这种事儿,大面上自然无人胆敢明言,但小道消息的传播,根本不是徐光“就到咱们几个人为止啊”所可以堵得住的啊。

尤其王贡在襄国、邯郸之间,布置了不少密探,因此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消息,急忙写成密奏,遣快马传递去了晋阳。裴该览信,不禁莞尔:“可知枭顽之辈,不可用也”

在原本历史上,石勒还在的时候,石虎就已经劣迹斑斑了,他所为酷虐,嫉害同僚,前后两个老婆郭氏、崔氏也都死于其手,石勒虽然“屡加责诱”,他却压根儿不听。所以石勒才一薨逝,石虎就发动政变,继而篡位自立,这根由其实早就种下了,而且全是石勒放纵所致

裴该心说我手下若有这般货色,我早便将之铲除了能训导则训导,能驾驭则驾驭,这不听训导,不从驾驭的,你还留他做甚啊哪怕有项籍之勇、张良之谋,都不能留,而且能力越大,为祸越深

要说我手底下跟石虎有点儿类似的,大概也就甄随了吧,可是甄蛮子敏啊,往往蹑足试探我的底线,我一瞪眼,他就缩回去了他若不缩,我必严惩之再者说了,那蛮子再凶暴,比起石虎来终究小巫见大巫,他就不敢因私忿而杀害同僚,更不敢违令去屠城

哪怕石虎天性凶残,若是表面上还算奉公守法,石勒你不杀他也就罢了。好比后人往往会慨叹,曹操何不杀司马懿,可是曹操为啥要杀司马懿咧曹操,哪怕曹丕、曹叡在时,司马懿都是实心任事,而毫无骄横之气,那你找什么理由杀他啊就为了什么“狼顾之相”,“三马同槽”的谶言曹氏父子、祖孙若这般迷信、轻佻,那才必然守不住江山社稷哪

石勒只是爱石虎之勇,于是捏着鼻子强忍了他的凶暴、酷残,为儿孙乃至中原百姓留此祸根,石赵之亡,实乃咎由自取。在原本历史上,因为一路顺风顺水,故此石虎才能宠遇不衰,这回有我在,你们算是踢中铁板了吧,由此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矛盾,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只有高尚的理念、严明的纪律,才有可能使一个组织顶住外部压力,愈挫而愈强,很明显石赵政权这种晋戎势力临时捏就的草头班子,是肯定顶不住压力的。

裴该乃将王贡的密信,遍示诸将吏,一方面是为了鼓舞人心士气,另方面也是向石勒表示:瞧,我都知道此事了,你无谓再封锁消息,直接下令捕杀石虎得啦。

群臣皆贺,续咸就问了:“石虎既叛赵,不知可会西行,来投大司马啊”

他此言乃是试探,因为担心真会不幸而言中当初就是他续孝宗占据晋阳,才逐走的石虎,则石虎恨其必深。万一石虎来投,而大司马接纳了,又该怎么办呢以石虎之勇,必受大司马重用而且据说他们从前是有过交情的那自己不就危险了吗

裴该笑着摇摇头,说:“石虎岂会来投我。”我前日于阵上就已经跟那小家伙说得很清楚啦,晋羯不两立,我就是要杀他叔侄,想当年怂恿他乘船往攻晋垒,便纯是恶意,毫无善意,他脑袋抽筋啊,才会想来投我

但是又问群臣:“若彼来投,卿等以为,我受是不受啊”

刘央等尽皆缄默不语。就他们而言,自然是敌视石虎的,不仅仅两军阵前,互有杀伤,而且石虎劫掠、屠戮并州百姓,诸将终究久受裴该的熏陶,难免看在眼中,恨在心头。只是若明言不纳,会不会有小器妒能之嫌啊而且石虎终究是一员勇将,若归于我,必能更增我家的势力不是么所以才不说话。

只有一人开口道:“石虎虽然凶暴,终究捷便弓马,勇冠当时,石勒不能御,遂使其妄为滥杀;若归大司马,必能驾驭之,徐徐导之向善,并且增强我军之力。”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新任太原郡守裴开。裴开裴景舒,本任始平国相,裴该既得半个并州,想要徐徐削弱阳曲郭氏等地方势力,安插自家亲信,就把包括他在内的十数名关中故吏召来并州任职,才刚抵达不久。

当下听了裴开的发言,裴该不禁笑笑,就问他:“若以白起为譬,阿兄以为若其背秦而投赵,赵人纳是不纳啊”

裴开也不傻,再加上在关中多年任职,经的事多了,灵智也便渐开,当下听得裴该发问,略略一愣,便明了其意,于是回答道:“那要看是在长平之战前,或者其后了。”

战国时代,诸国纷争不休,大小战事无日止息,人才流动也很频繁,今日仕秦而明日归晋者,比比皆是。好比说公孙衍犀首本是魏人,却仕秦为大良造,领兵伐魏,首先攻夺了他自己的家乡阴晋,复败龙贾而斩魏卒八万,全取河西。然而其后魏王送张仪入秦,以召公孙衍,公孙衍复相魏,遂发动“五国相王”运动,首开合纵之议,图谋伐秦

倘若拿公孙衍作比的话,那么所谓“各为其主”,只要石虎真肯叛赵归晋,则晋方断无不纳之理啊前事皆可不论了。只是裴该没有提公孙衍,或者类似人物,而偏偏拿白起作比。

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万,邯郸城内,几乎家家戴孝,则赵人恨白起入骨,白起一旦叛秦,可入楚,可入魏,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