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1 / 2)

女庶王 于欢 2395 字 2023-09-23

许久之后身后一束光照洒进正殿,由窄变宽最后又消失,正殿大门被人轻轻推开,太庙供奉先帝神位非宗室不得入,素衣女子踏进殿内至皇帝身侧缓缓跪下,将趴在地上的人轻轻扶起,地上凉。

皇帝扑进萧幼清怀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皇帝的话让萧幼清蓦然心惊,旋即扯着皇帝的衣襟冷眼道: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随后又伸出手捧着皇帝的脸让其与自己对视,不管身侧众多先帝神位依旧冷冷的瞪道:官家此言将臣妾当成什么了,官家不信他,难道连臣妾也不信吗?

皇帝双目通红,我被困在这里了,难道姐姐也要被困在这里一辈子吗?

是,官家是被这座城困住了,可将臣妾困住的不是官家吗?萧幼清盯着皇帝,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一直以来难道不是如此?旋即心疼的将人搂进怀中,官家想做什么便去做吧,不用去管百年身后之事。

---------------------------------

寒食节前夕家家户户备冷食,皇后诞辰设宴内外命妇,百官请笺奏贺,至寒食节,京城禁火三日,百司休务七日。

乾元十四年四月中旬,秘书省将新进女官考核结果上呈皇帝。

内侍将秘书丞带来的试卷转呈皇帝,秘书丞旋即拱手奏道:此次各地选取九十四人,秘书省共录四十七人,其中优等者十人,次等十七人,再次十九人。

听着言语似乎漏了一个人,不是录了四十七人么?

秘书丞躬身回道:回陛下,秘书省核对户籍,其中有一人经查实乃为娼妓出身...秘书丞话止,突然想起了皇帝年少时的风流韵事。

皇帝旋即将手中的卷子轻轻放下,抬头盯着了秘书丞好一会儿。

皇帝不怒自威的眼神盯得秘书丞这个年过半百的老翁两腿发软,旋即屈膝跪伏,欲要领罪开口时,皇帝和声道:朕曾说过选人选能,不计出身,但凡贤能者皆可入仕,既然录了四十七人便用四十七人吧。

听着皇帝温和的语气并未发怒秘书丞虚惊了一口气,俯首道:是。

官员们退下后皇帝靠在椅背上昂起头,才四十七人,殿试上可是又录了将近千人呢。

刘妙仪走上前,秘书省本只是掌管图集与国史及天文历法的机构,官家将女官之事扔到秘书省,他们未必会上心。

朕知道,不能一直扔给秘书省,得另置机构才行,女官自古就有,皇帝想了一会儿旋即做直,既是同朝为官,又为何要分女官之别?

官家的意思是?

无论男女皆不改章服不改官称,凡朕臣民,当一视同仁。

这恐怕很难。刘妙仪直言说着心里的担忧。

天下无不难之事,你不去做当然会一直难。天子目光深邃,洞若观火。

第255章皇以间之

乾元十四年五月,新授秘书省所录女官,国朝定制:凡经女士人考核者皆为尚书六曹品官;又定女官之制:令史以上为品官,需经有司考核由朝廷任命,令史及以下为吏,尚书内省六司长官可自行招募吏员。

同月,置制造御前军器所,隶属工部,除却东西作坊制造军器外又在制造御前军器所之下设立万全作坊,召数千工匠制造兵器使其成为国朝最大兵工厂。

五月初一,吏部将签署下来的敕授及官告送至授官女子在京的居所,敕:开封京城人士陆简,经殿中省筛选过秘书省试,特授司政司司政治中一职,掌受尚书省兵部所上之事,辅司政内史监察兵部职事,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女子朝绿袍官员作男子躬身,有劳诸位官人跑这一趟。

官员将敕书与官告一并奉上,自官家改制以来六部中唯兵部最受重视,且兵部尚书又是官家心腹重臣,官人好好当职,来日定前途不可限量。

多谢。女子再次躬身。

翌日

陆简身着从户部所领的女官官服,示出腰符后进入尚书省兵部,兵部不似其他五曹,因掌管全国军事及机密要务遂由禁卫把守,兵部所录女官未得许可亦不得私自进入中枢,遂只领一些抄录杂事。

司政内史带着新任治中进入兵部尚书办公的屋内,拱手道:相公,陆治中到了。

韩汜将写好的文书交由身侧内侍,记住东西两府的宰执都要签署。

是。

韩汜正过头,女官再次躬身,韩相公。

韩汜望着女官旁侧的新面孔,司政治中姓陆是吧?

女子走上前拱手,回相公,下官陆简。

本官看了你的状投,你年纪也不小了上面写的仍是尚未婚配?

陆简躬身,回相公,下官出身微贱,若非天子圣德将贱籍剔除,下官恐不能站在此处。

韩汜点头,官家年少时长于民间,知百姓疾苦,是少有的圣天子。

陆简听之低头略微一笑,韩汜继续提起笔,兵部是什么地方想必陆治中应该知道吧?

兵部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乃国朝要构之一。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凡国之重也,必待兵之胜也,国家虽进入太平却仍有外患,你我皆是大宋臣民,人臣者除忠君与爱民最为重要的还是爱国,本官也没有旁的事,只是唤你来叮嘱你几句,希望你能够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往后你就跟着内史吧,司政司有书史,然有些机密要事不能交由这些吏书抄录,遂今后要多劳烦内侍与治中。

下官明白。

--------------------------------

五月三日,东宫。

二月至端午经延讲学的最后一日不在资善堂,而由讲官亲自至东宫讲书,整个一日皇太子卫煦都听得极为认真,授课完的讲官放下书本缓缓道:端午至八月有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臣虽不授课但还希望殿下不要懈怠,人君治世虽有百司为辅,百僚献策集思广益,然也不能因此松懈自己,君主察纳雅言,听取建议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能听取意见与善听取意见是不一样的。

皇太子端坐在椅子上连连点头,旋即坐起合着袖子躬身,学生受教了,刘先生的课比师父与其他几位学士讲的还要好。

殿下很聪慧,也是一位善于听取意见的君主。刘妙仪将书本收拾好。

皇太子盯着刘妙仪,低下头支支吾吾的犹豫着要不要开口,刘妙仪察觉后便停下手中动作直身,殿下还有什么事么?

先生若是不忙,学生可否请先生坐下来吃一盏茶?

刘妙仪看着皇太子看似赤忱的眼里其实还有别的心思,旋即朝其微微躬身,殿下令旨臣自当遵从。

这不是本宫的命令,这是本宫作为学生想要邀请老师共饮,明日是双日,后日就到了端午,今日便是春夏的经筵最后一日,等秋冬还有三个月,本宫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先生,所以才有此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