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十一年冬,皇帝以沈氏德浅行薄下诏废后,逐其出洞真宫为道。
姑娘,禁中来的消息,官家废后,不仅进奏院的朝报就连民间的小报也都在传,说官家不顾及太子执意废后是想要废储。
即便有太子在,但沈家已经覆灭沈皇后居中宫形同冷宫,废后只差一道诏书罢了,只是萧幼清抱着孩子,轻轻摸了摸他肉嘟嘟的脸,到头来,我们这些大人的生死存亡还要靠什么都不懂的你。
下令废后当天皇太子也被禁足于东宫反省思过,一群干道与坤道入了宫门没过多久废后便被一辆小马车送出了宫,马车行驶的方向正是位于兴道坊的皇家宫观洞真宫,与此同时,一群内侍奉旨去了东宫。
殿下,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来了,有陛下口谕。
挟弹带着主人的满腔怒火射出一颗豆大的金丸旋即将一个晒干的壶卢打破,壶卢瓢碎成几瓣散在了内侍的帽顶上,听到有皇帝口谕太子才将挟弹放下,顶壶卢的内侍便松了一口大气。
皇太子连忙从院里退出换了一身广袖常服走进东宫正殿。
副都知朝皇太子拱手,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千秋。旋即直身正色道:奉,陛下口谕。
皇太子便上前稽首,臣皇太子卫楷请圣躬安。
朕安。内侍以皇帝口吻传诏,太宗定制,本朝皇子职责只在视膳问安,止奉朝请,朕自当尊之,故而皇太子卫楷今后不必再参朔望,望汝力学笃行,勿负朕念。
内侍传达的口谕让卫楷抬起头,陛下什么意...卫楷沉下一口气旋即拜下,臣,遵旨。
待内侍走后,卫楷将正殿内一个花瓶打碎,直通郎小心的候在身侧,生怕太子砸着自己的手,小声安慰道:殿下与自己置气伤的是自己。旋即连忙招呼宫人将碎瓷片扫走,东宫上下人多眼杂,殿下当谨言慎行...
用不着你提醒本宫,他养了本宫二十五年,本宫是什么样的人他会不知道?卫楷双手插在腰间,旋即摸到了腰后红?上的玉带?,便气的将红?解下,他废了母亲又将母亲送出宫,将我禁足不允我参政,下一步是不是要废太子?卫楷欲将红?扔出,甩手时却又舍不得,本宫千辛万苦得来的东西他想拿回去就拿回去...
卫楷将红?交给直通郎系回腰间,眯起双眼道:冬至还未到如今尚在经筵讲期间内,去帮我请先生过来。
直通郎将太子的玉带系好后退一步拱手,殿下,今儿个是双日经筵讲学要单日呢。
卫楷回过头,叫你去你只管去,对了,顺便告诉吕相,若他得空本宫随时都在东宫候学。
是。
第135章克定厥家
自开朝定经筵讲期为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以翰林学士及大学士与其他重臣充任讲官。
十一月初一,离冬至节还有六日禁中内外诸司及内侍省皆开始忙碌,三省六部也在筹备冬至祭祀太庙一事。
太子赴左春坊的崇文馆经筵读书,同平章事吕维抱着一本中庸走入,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师父来了。皇太子很客气的从座上起身朝吕维拱手。
殿下,我们今日讲《中庸》近日冬至要举行祭祀,故而臣只能与殿下讲半个时辰...
师父,讲学之前本宫想问师父件事。
吕维坐起朝其躬身,殿下请问。
事关祭祀一事,师父可知道冬至祭祀祭坛的亚献与终献的人选?
这...吕维低下头,此事归九寺及礼部管,臣...
见吕维犹豫似不敢言,太子冷下脸,师父是宰相,所有公文皆要师父签署盖印,就算是陛下的诏书也要,更别说是礼部的册文了。
臣确实不知,初献是陛下这亚献自然是太子殿下您,至于终献许是朝廷的重臣或是宗室旁支的某位国公。
十一月初四晚,太史局的官员站在大前殿前东西对峙的钟鼓楼上观察记录刻漏,每过一刻便击鼓一下,每击鼓一下都有一个穿绿色公服的官员手持象牙笏板进行奏报。
冬至前三天皇帝住宿于大庆殿,殿内不仅有皇帝的亲从卫队还有殿前司喝探的兵士,十几人为一组护卫皇帝安全戒严殿内,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喝探一次。
宣德门外布置警戒地段不允百姓靠近,禁军装束齐整从殿外一直排列到御街上,还有数万战马围绕着皇宫戒严。
咚!钟鼓楼奏报,申时正!
禁中旋即吹起长鸣的号角声,紧接着高低顿挫的鼓声也随之响起,禁中内外的禁军听到后便打起精神警惕戒备。
一年迈的内侍走进大庆殿的朵殿,太子殿下派人来请问,这次冬至祭祀...
朕乏了,歇息一会儿,时辰到了唤醒朕。皇帝打着哈,显然没有将赵慈的转话听进去。
赵慈只得拱手,是。
时间渐渐推移,困乏的皇帝也陷入梦中。
【卫元哲你杀妻灭子定不得好死!】
咚!
丑时三棒鼓!
皇帝被殿外的鼓声惊醒,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几时了?
回陛下,丑时三刻,大臣们也相继到达正殿了。
派人去传太子。
是。
皇帝从榻上爬起,让他们将衣服送进来。
尚服局的女史与宫人闻召便迈着步子轻声走入殿,内侍与几名尚服局宫人将绣有星官图案的云龙纹绛色纱袍与二十四梁镶嵌珍珠以金博山加蝉做装饰的卷云冠及金玉带呈上,皇帝朝他们挥了挥手,都退下吧。
宫人退下后由皇帝几个心腹内侍伺候梳洗更衣,衣冠穿好后,赵慈将锦盘中的玄圭呈上,皇帝接过便从侧殿走出。
洗漱穿衣这段时间,皇太子就已经从东宫赶到了大庆殿,皇帝只看了其一眼便将视线挪开走上了明台。
陛下圣躬万福。
文武百官穿朝服、戴梁冠,皇太子戴十八梁远游冠,与皇帝的衣冠相似饰金博山但不附蝉纹,宰相与亲王则是貂蝉冠加九梁,从官七梁,其余官以品级大小六至二梁数目递减,台谏官为御史作为执法官则戴獬豸冠。
百官手持笏板朝皇帝行叩拜大礼。
平身吧。
陛下,楚王妃与寿春郡王到了。
位百官之首的皇太子旋即转身楞看向殿口,身穿命妇服的楚王妃竟抱着一个孩子进了殿,孩子身上还穿着朝服。
随后听见明台上老皇帝开口,把他抱上来。
旁侧的内侍便走上前将楚王妃怀里的孩子轻轻抱过,登上殿陛将其抱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