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成王意会,朝外吩咐道:将泰山请到书房来。
是。
第91章克定厥家
扶风郡,岐山县。
距离立后大典已经过去一个月,除此外京中再无其他消息传出。
至晌午,岐山县的衙门口停了一顶官轿。
凤翔知府到!
阿郎,那个什么凤翔知府又来了,不是又来故意找茬的吧。
楚王将手中的笔搁下,准备起身,一旁的主薄压着她的手摇头道:他是一府之长,魏知县万不可鲁莽冲撞啊。
本官知道。
衙门大堂院子里的仪门由内打开,岐山县的衙役们列成两排迎接。
楚王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直到刘书柏用力扯了扯他的袖子,知县,莫要忘了行礼。
楚王这才拱手,下官,见过知府。
凤翔知府挺着个大肚子走近,朝楚王的肩膀拍了拍,嗯,本官这次来一是视察,二也是来嘉奖你的,听说你治理岐山政绩卓著,又听说你熟悉大宋律法,接连破了好几个大案。
下官不才,只是颇好读书。
知府笑了笑,旋即笑止,年轻人有能力是不错,但是也不要因此骄纵而忘了分寸!
是。
凤翔知府绕着岐山县衙走了一圈,看着堂内案桌上的公文,人长得端正,这字果然也与人一样漂亮。
刚从京城回来不久的知府看着楚王,觉得和谁相似,又像在哪儿见过,但不知怎么的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楚王不做回答,刘书柏便又扯了扯她,她只得无奈道:多谢知府夸赞。
不要高兴的太早,本官这人一向赏罚分明,倘若你哪天犯了错,本官也是不会留情的。
下官明白。
一个时辰后没有等到新任知县表示的凤翔知府,与他们寒暄了几句便板着一张脸离去了。
岐山县是富县,他屡屡来不过是为了索要贿赂罢了,知县您...刘书柏看着楚王。
上任知县也都是这样吗?他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做上知府的?
他是宰相的门生。
宰相,哪位宰相?
刘书柏看向四周,旋即走近楚王低声道:中书那位同平章事,知县从京城而来,应该知道同平章事是太子的外祖吧,这样的人,我们怎么敢得罪啊。
原来如此楚王转头看着知府离去的地方,微眯起双目。
凤翔知府刚走没多久,衙门口就又来了一批人。
扶风知县到!
一个与刘书柏年岁差不多的青袍官员走入内,魏知县,许久不见啊。
身后还跟着一个穿圆领窄袖的年轻人,很是懂礼道:魏县令好,刘伯父,侄儿来给您问好了。
楚王身侧的刘书柏见到扶风县县令与其子,脸色瞬时煞白,下官见过,张知县。
扶风县衙没有公事么,扶风县令怎的有空到我这岐山来了?
年轻人跟在扶风知县身后,凑拢小声道:爹,爹爹,儿出门前跟您说的那件事您别忘了。
扶风知县摸着胡子,本官不是来找魏知县的。旋即转过身朝刘书柏笑眯眯道:本官这次是来找刘主薄的。
扶风知县身后的年轻人笑眯眯的转过身招手道:抬进来!
几个衙役挑着几个箱子提着一对大雁走入。
刘书柏大惊,这是?
扶风知县摸着胡须,浅浅笑道:这是聘礼。
年轻人便顺着话接道:侄儿想求娶刘伯父的令爱为侄儿的正房大娘子。
是夜,寒食节将近。
小六子摸着脑袋,阿郎素来不是那种爱多管闲事的人,今日怎么代替刘主薄做主将扶风知县的聘礼给回绝了?
你没瞧见刘主薄那青白的脸色吗,我猜想,那扶风知县的儿子定然不是什么好货色,再说了,主薄家的小娘子心有所属,这个世道,唯女子命苦,我既知情,又怎能看着她嫁与不喜欢的人。
小六子长叹一口气,走到书斋门口将门窗关紧,缓缓道:东京城传来消息,说赵王在大典之前去了一趟成王府,但是没过多久后枢密使也进去了,交谈了好一阵子才出来,又如您所料,立后大典过去了一月东京城也没有动静传出。
楚王浅笑道:赵王没了顾及,但是枢密使还有呢。
那用不用传信回去给大娘子?
楚王摇头,不用。
随后起身走至窗前将窗子推开,一阵寒风袭来,抬头看到树梢上那一轮薄薄的弯月,快寒食节了。
寒食节前夕,楚王府今年较去年冷清了不少,厨房里也没有人精心准备冷食了。
东院的正房内,萧幼清正拿着一把铁钳再夹红炭,将手炉填足了炭后小心翼翼的包裹起。
好了,将炭盆里的火灭了后就走吧,再不走,哥哥又要派人来催了。
是。
两个女使将楚王妃扶上车后随着车夫坐在车头。
驾!马车朝南缓缓离去。
萧幼清低头看着手里的炉子,外面还用着刺绣的棉布包裹了一层。
马车从马道街穿过保康门出到新城,沿着蔡河向东南穿了几条街,突然在一个巷子的拐角处停了下来。
什么人,竟敢拦楚王府的车架?看着眼前的拦路人,一身黑色棉袍裹身,以为是遇到劫匪的两个女使警惕的站起。
站定的人没有去理会女使的质问,只是慢着脚步走向车厢边,旋即将头上裹着的黑袍脱下,使得两个跳下车准备拚命的女使突然站定,惊呆了似的看着她。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