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嘛,是个年轻的研究生提出的观点,说历史上秦王一生未有皇后,那么画上在秦皇左侧搂着当时还年幼的二世扶苏,被我们判定为秦王王后的女子,有没有可能是二世太子太傅武安君白舒。
然后照着这个思路,学者们发现那个人身上的衣服,的确与后来扶苏皇陵中,被挖掘出属于秦朝皇后正服不同,有极大的可能,那个穿着黑色华服的人像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被埋没的秦王王后。
实际上最初考古学家门判断那个人的身份,也只是从坐位衣着眼色衣饰和图案上分辨的。直到后来周国末代君王周赫王的陵墓被发现,有秦朝研究专家发现周国末年王族服装上的纹路,和二世坟墓壁画上那人身上的华服是一个体系,才被断定那是秦朝的王后毕竟秦灭了周,娶个公主稳定人心这种操作我们在历史上见过很多次了。
但是通过对比,二世壁画上的掺杂着秦国的纹脉,要比周国的更为简洁,所以一开始才没有人想到他们同出一体。直到,嗯,有个小道消息你们肯定听过的,最初提出这个猜测的气势是一位沉迷同人的学生。
至于女装,纯粹是因为秦国的正装男女都是一个样子,所以你说女装并无错处,但是绝对和现在的女装不是一个概念啊。
学生们再次发出了一阵笑声:为什么网上有人说白舒应该叫雁北君而不是武安君?
两种叫法其实都没有问题,雁北君是他早些年在赵国的封地封号,后来他投秦效力于始皇麾下,当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也没有剥夺他在雁北的权利。发现所有人都在看他,没人抄屏幕上的PPT时,历史老师转成了电脑同步的屏幕。
而雁北君,众所周知这是秦皇在他战死草原后的封号,这个封号之所以比雁北君更广为流传甚至承认,是因为秦朝国祚将近八百年,直至公元580年分裂,诸侯并起,整个秦朝就只有这么一个武安君。
不过因为是死后的封号,所以很多人还是会默认他生前的名号,才有了雁北和武安之争。
说到这里,老师看起来有些可惜:秦是真的国力强盛,二世扶苏踩着他父辈们的成就彻底平了战国的欲图复国的前朝余孽,往后大力发展农耕水利,对内重文却从不轻武,后世宋朝犯的错秦朝从来没错过。
自二世起大秦基本年年都在向外扩土开疆,虽然很多资料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目前史学界默认,十年内一定要对外开拓土地,属于大秦的国策。
这里的开拓不是指打仗,而是将废土转变为可以被生存的土地。而废土的定义是指没有生命,也就是说森林、谷底、海洋、草原,是不在扩土范围内的秦朝的环境保护做的也是一流水平,他们甚至有专门的立法,这点大家可以在网上自行搜索。
这么大的地,那个年代的通讯水平自然难以管控,所以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直道和运河,如今的八条米字国道就是沿着旧直道建立的,至于运河就更不用多说了。而秦朝落败,也不是落败在末代君王昏庸,而是他们自己想不开想要改革。
说道这个,老师扯了扯嘴角:用你们现在的话说,步子太大扯到蛋了。秦末王二十六世之所以把他祖宗的基业玩完,是因为他不知哪里来的主意突发奇想,将祖宗们的铜币和银币换为交子,就是我们今天用的纸币。
真正的□□其实是他不知哪里来的主意打算改革封建体制,但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彻底碾死在了巢穴中。中原自公元580进入混乱,直至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才真正的安定了下来□□之一的纸币却被唐朝继承,纸币得以发行。
教授一边说着,一边轻车熟路的输入了一个网址:扯远了,这个是我念书时,学长做出的年代表。一张时间表被投放在了屏幕上,你们能够看到,公元前230年灭韩,229年灭赵后,始皇帝公元前247年成为秦王,你们自行换成秦王历。
现在对于为什么武安君会转投秦国并没有强力的证据,但很明显这里,鼠标在图上花了一条线,是历史的转折点,这一年雁北君带着占据赵国土地三分之一,人口二分之一的雁北,正式投靠秦朝。
老教授们推测,如果当年没有雁北君的投靠,那么秦朝即便能够真正的统一天下,也要比现已有的历史晚上五到十年不等毕竟已知最早的□□和人工提炼的黑石油,也是发现在那个时候的。
甚至如今已经失传的手工冶炼技术在那个时代也是非常普及的皇家的那种普及。教授调侃了一句,目前保管在我们有借不还博物馆,他俏皮的笑了一声,国家博物馆里的那柄,早些年由海外华人买回来的紫薇剑,就是秦朝早年的巅峰之作。那个技术放在现在,也不算是落伍。
说到这里,底下有学生举手了:老师,紫薇剑不是天赐秦王的佩剑么,怎么落到秦始皇陵之外,甚至漂流到海外去了?
这里有很多种说法,那老师显然也是做过备案的,目前最被学术界认可的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史书上天赐佩剑的那柄帝王之剑,不是现在被供的这柄剑。这剑是始皇帝留给二世扶苏的仿品,真正的紫薇剑已经被始皇帝带入陵墓了,现在这柄是仿照那柄真正的紫薇剑做出的仿品但紫薇剑是目前已知秦朝最高工艺的代表作,就算是后世的手工锻造中也少有能出其左右的,如果这是仿品,那一定是高仿。
学生笑了起来。
第二种说法是早年一个非正统学者的匠人提出来的,他说很多技艺高超的匠人在锻造时为了容错,会锻造双子剑,择优而录。这柄剑很可能是真正紫薇剑的兄弟剑,是那匠人瞧着自己最完美作品,偷偷背着始皇帝留下来的同炉作品。
学生们发出了吁的呼声。
第三种可就没前两种这么欢快了,教授叹气,大家都知道武安君死在了匈奴手中,从秦史上不难看出自秦始皇直至秦二世,他们两人都似乎特别在乎草原和匈奴,甚至始皇帝早起还出现了一个不落一人不留的残忍举动这是很多史学家评判他暴君的缘由之一。
那个时候北方边关以立,匈奴早已被驱逐进入欧洲版块,那么他们对草原的扩土,激励百姓北迁西进,除却是大势所趋,为稳固江山帝业,还为什么?
学生们渐渐安静了下来。
这柄紫薇,很可能是当年武安君出征,始皇帝交付于他,作为一军统帅的信物见此剑如见君王。这也就能说清为什么后来的丝绸之路为什么拉了那么长,甚至是官方的士兵护卫左右他们一直在追寻紫薇剑。
那尸骨呢?底下传来了学生小声的询问,武安君葬在哪里了呢?
没有明确的史诗记载,实际上没人知道当年武安君战死之后,秦人是否找回了他的尸骨。老师也不愿意课堂气氛变得如此凝重,这也是那些始皇帝容不下武安君的少数派,判定这对儿君臣其实没历史上书写的那么和美的证据之一。
咳,扯远了,总之,下个月的《国家宝藏》可是要出一篇始皇番外的,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啊。
第229章陌上桑
【主题:来来来,必须直播一下因为正剧排不,所以开番外的帝国宝库!
#1楼主
如题,今天《国家宝藏-秦朝番外篇》开播,楼主这个老秦人很想饶舌!
#2
咑,我老秦人从不饶舌!
#3
我大秦手办狂魔必须有名有姓!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