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2)

战破山河一将成 往北 2496 字 2023-09-08

似乎越说越气,老皇帝将刚接到手边的茶盏又重重的磕在了桌上。

皇上息怒。张梁带头,呼啦啦的一屋子太监宫女跪了一地。

老皇帝心里有气,脸色也拉出了两分,久居上位的人,就是年纪大了,那一身居移气养的气度,也很是威严,此时落了脸子,整个大殿里静的落针可闻。

行了,起来吧。老皇帝也不是要冲这些人发火,只是被人搅和的心中不痛快,便憋不住气的想卷人。

张梁年纪也不小了,伺候了老皇帝半辈子,说的上是老皇帝跟前的心腹红人,比对着其他人,也进一分,张梁亲自将桌上的茶换了一杯,皇上何必为了那些人生气,保重龙体才是天下之福。

老皇帝如今年事已高,半辈子的掌权,临老临老也没个安生,儿子大了个个心比天高,偏这如今又是边疆不宁,四面楚歌的局面。

即便是接连的几场胜利,安了大半人的心,可他却知道,稍有不慎,这等待着他这皇帝的是什么。

郸城那边的折子已经来了几日,他压着折子留中不发为给定论,却还是挡不住那些人上蹿下跳的蹦跶。

老皇帝老了,力不如往,也竭力宽宥了底下儿子们的小动作,可这不代表他就糊涂到了骨子里,正是因为还没有糊涂到底,他才更加的心寒。

那位小校尉,也着实不懂事,为了一己私仇,寻衅一口砍杀了降兵,可不就犯了众怒,这传出去,谁还敢降...张梁小心的劝道。

老皇帝的目光倏地望了过去,生生将他未出口的话,逼了回去。

你也觉得他该罚?老皇帝抖了抖唇角,露出一丝假笑,重重的罚?

皇上息怒!张梁噗通一下跪了下去,心中懊悔,他自以为皇上着恼,如今看来,并不是他以为的那般。

老皇帝好一会儿没说话,审视的目光钉在张梁身上,须臾间,张梁便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起来吧。老皇帝摆了摆手,到底是跟了半辈子的人,明白他倒不全是私心,只是被这几日朝臣们翻来覆去的危言耸听给引导了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老皇帝心中也更添了一丝阴郁。

犯我大禹者,虽远必诛那小校尉当时说的话如今谁人不知,他们这哪里是担心无人敢降啊?他们只是为了那点兵权,谁都想要分一杯羹罢了。老皇帝冷冷的一哼,怕是连这天下他们也想分一杯羹了。

这话谁也不敢接,只能呼啦啦的又跪倒了一片。

老皇帝缓缓出了口气,疲惫的摆了摆手,都下去吧。

张梁也知道自己刚才失言了,心中想着果然是年纪大了,连警惕心都忘了,这会儿老皇帝摆手,他便也跟着退了下去。

偌大的勤政殿,空荡荡的,只剩下老皇帝一个人,他抽出放在右手边,那摞折子最下的一本打开,顿了一会儿才拿出了朱笔,攥足了墨,提笔批示。

犯我大禹者,虽远必诛。

振振在耳,鼓鼓在心,没有一个帝王能拒绝这样的话,老皇帝也不能。

朕真怕这大禹毁在朕的手里。

......

圣旨快马加鞭抵达庆城的时候,已经是半月后。

犒赏三军,普天同庆,只出了一个赵承安。

你说说你。送走了颁旨的人,李延泽一回头就直奔了赵承安这里,抖着手指他,本来你这次凭你的军功,最少也得是个司领!

你...我知道你不忿...你...李延泽纠结憋闷的说不出话,特别是对上赵承安那一脸泰然自若的模样。

人家没有错失高升的失落,也没有被圣人诘问的惶恐,那平淡的样子,让他这个上蹿下跳,替他着急替他伸冤的人,看着跟个跳梁小丑似的。

赵承安没办法,他做都已经做了,做的时候不后悔,过后更不会后悔。他也在心里就想过了,他算好了自己不会被重罚,拼着这次的军功,最多也就是降个两级,便是打回原形也没甚要紧了。

而如今的情况可比他设想中的好多了,他没有被贬,还老老实实在校尉的位子上蹲着,其他人也没有被他牵连,连江城都升了千夫长,只是口头训诫几句,意思意思功过相抵,已经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他看来,这甚至上已经代表了皇帝的态度。

治兵至严,行军至重,对敌至厉。

李延泽为赵承安可惜,可人家当事人无知无觉,让他心理憋屈的,什么话也说不出口了,最终只能一甩袖子,我不管你了!

说完转身走了。

赵承安摸了摸鼻子,假惺惺的望向旁边看热闹的江城和方文彦等人,他这是生气了?为什么啊?

端的是无辜纯良至极。

方文彦本来想劝的话噎在喉咙,他凉凉的睨了赵承安一眼,一手一个拉了旁边的郝仁义和赵鹏离开了。

赵承安耸了耸肩,吐槽道,怎么都这么开不起玩笑,他们升职了还不许我挤兑一下。

江城端着茶的手顿了顿,然后又坦然自若的喝了一口。

见他不接话,赵承安也偃旗息鼓了,他心中知道好赖,只是他也是真的不觉得可惜,他感动于他们的真心相待,却也倍感压力。

大军不日就要开拔了,你这边都安排好了么。江城也知道赵承安的小心思,自然的接口说起了另外的事情。

异族人尽数伏诛,此间的事也算了了,没意外,等这边的战事传到异国,议和投降也是不日出的事情了。卫北军的任务完成,也是时候搬兵回关了。

他们不可能一直留守庆城,朝廷也不会允许。

嗯,安排好了。

你想好了?江城即便知道赵承安一击拿准了主意,却还是不死心的想要劝,北边苦寒,小妹和宁邦到底年幼,孤木难支,不若送去金陵。

你可信我。

话说到这里,赵承安也认真了起来,他当然信他。

我当然信你,我也知道,金陵比之桑城条件自然好的多。

那你...

可能是我太自私了。赵承安嘲讽的勾了勾唇,只有将他们拢在身后,我才安心。

你别劝我了,阿城。如果真的心疼我,不若咱们兄弟齐心,一起守好陵城关。

江城顶不住,苦笑了一下,果然当人家的干爹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管江城再怎么忧心,圣旨后不过三日,新的庆城府首一应官员前来接手庆城,大批的卫北军开始撤走。

陈毅率方文彦领大部队先赵承安一步带兵离开,赵承安是第二批离开的,赵鹏与另两位参领带兵留下负责训练新兵暂时控防。

第二批撤走的队伍再第7日拔军,离开了郸城,同行的除了卫北军外,另有四万新兵并赵承安的家眷。

赵小妹能够跟随大军离开,也是赵承安求了刘名扬给他开的后门。

他不是个死板的人,该走后门的时候,他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次跟着赵小妹一同离开郸城的,还有被赵承安转手买下了卖身契的陈婶一家和另三名奴仆。他的身份注定是不能常常陪伴在赵小妹和孩子身边的,有人照顾着他们,他在军营里也放心些。

gu903();离开的时候,已经入夏,天气彻底热了起来,赵承安骑在马上都不断的往下淌汗,更别提那些步履行进随在军后的士兵了,老兵还好些,新兵们就有些苦不堪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