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正德》TXT全集下载_83(1 / 2)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4750 字 2023-09-07

“是,太子殿下。”刘瑾答应了一声,转身去传召王华了。

在得到太子殿下的传召之后,王华还有疑虑。

虽然外面都认为他们王家父子是太子殿下的人,可是王华心里清楚,与太子殿下走得近的,也只是自己的儿子而已。

儿子当初能够到太子殿下身边,也是太子殿下选任的。到现在为止,王华都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发现儿子的才能的?

不过这件事情怕是没有人可以给他解释的,至少他也不能去问太子殿下。

这几年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现在太子殿下传召他,王华自然不敢怠慢。

无论是王华自己,还是其他人心里面都清楚,一旦太子殿下登临大位,那王家父子一定会得到重用。

这一次太子殿下传召王华,怕是也是有大事情。

看着从外面走进来的王华,朱厚照微微一笑。

他发现一件事情,相比较起来,王华的卖相可比王守仁要好多了。

这位曾经的状元,长得真的是没得说。即便现在上了一些年岁,那也是温文尔雅而雅的帅大叔。

相比起来,王守仁就差多了。

“臣王华,参见太子殿下。”见到朱厚照之后,王华恭敬的行礼。

轻轻的摆了摆手,朱厚照笑着说道:“爱卿不必多礼。”

等到王华站起来,朱厚照这才继续说道:“本宫今日召见爱卿,其实是有一件事情要与爱卿商量。本宫前日已经奏明了父皇,想要建立一座大明皇家书院。”

这是朱厚照能选到最合适的名字了,官校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是不合适的。

武院没什么问题,但是总不能叫文院嘛。

想来想去,朱厚照觉得大明皇家书院比较合适,从名字上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书院的性质。

反正书院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与其等着那些人搞出东林书院等等其他的书院,还不如自己先搞一个大明皇家书院。

有了大明皇家书院,其他的书院就立不起来了。你想坐官,得考大明皇家书院。

这就像后世的官办大学和野鸡大学的区别。我们大学的学历是得到官方承认的,野鸡大学却没有这个待遇。

虽然有的私立学校也得到了官方的承认,但是,那也是有官方备书的,这办学的准入证捏在了朝廷手里。

只要朝廷不承认你的毕业证,你这个学校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如果你教的东西,不符合朝廷的核心价值观,朝廷可以随时废除你家书院颁发毕业证的资格。

没有毕业证,就不能做官。

第一百六十二章革新

虽然对这位太子殿下的了解不多,但是王华也大概知道他做事的一些习惯。

这个大明皇家书院虽然不知道是干嘛的,但是普通的书院干嘛用的他还是知道的。虽然心里面有些迟疑,但王华也没开口问,静静地等着朱厚照跟他说。

“王爱卿,这个皇家书院不是用来教人读书的,而是用来教人做官的。”朱厚照也没绕弯子,直接将这件事情说了出来。

看了一眼诧异中的王华,朱厚照继续说道“王爱卿,这件事情本宫打算交给你去办。这个皇家书院的祭酒,本宫打算让你来做。本宫已经请奏过父皇了,父皇那边儿也已经答应了。这是本宫写的文书,王爱卿可以先看一看。”

“如果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当,或者需要改进的,爱卿可以提出来,咱们君臣一起商讨。”

王华连忙说道“臣领旨。”

说完他就接过来刘瑾递过来的文书,快速地翻看了起来。

这个文书并没有多么厚,里面的内容也并不是很多,大概就是一个框架,比如前面写了为何要建立这么一个书院。

文书上面,朱厚照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建立这个大明皇家书院的原因。

王华虽然看得很快,却也都看得很仔细。

虽然太子殿下只说了为什么要建立皇家书院,但是王华仍旧是从这里面看到了一点儿不一样的东西。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太子殿下对现在的大明官员不满,同时太子殿下在这上面提出了对官员的新要求。

当官的,不能光是死读书,要懂民生,要懂算数,要懂赋税,要懂律法,甚至要懂刑名和军事。

概括一下,就是一句话,太子殿下要求官员要会做很多事情,像现在这样对民生这些东西一知半解或是一无所知是绝对不行的。

同时王华还想到另外一样东西,那就是太子殿下推行的考成法。在现在的大明,实行考成法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在辽东,另一个则是在西北。

虽然考成法还没有全面地推行开来,但是谁都知道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太子殿下绝对不会再等太久。

除此之外,还有大明税务司。

税务司最早成立的时候,是为了收取勋贵和勋戚的赋税。但是现下税务司的规模早就已经超出了这件事情的需要。

如果仅仅是收勋贵和勋戚的赋税,根本用不着这么大规模的税务司。如今税务司遍布大明,太子殿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王华从这里边看到了太子殿下更多的野心,显然太子殿下是准备培养自己想要的官员了。

为什么要培养自己想要的官员?

答案很简单。

一来,太子殿下对现在的官员不满意。当然了,如果单单是这个原因,完全没必要成立皇家书院培养新的官员,而是只需要整改现在的官员就可以了。

那么成立皇家书院培养新的官员就是第二个原因了。

这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官员会不满意太子殿下,或者说会有很多人反对太子殿下。为什么呢?

因为太子殿下要推行新政。

王华虽然在翻着文书,可是心里面却在不断地翻转。

他知道太子殿下怕是要动手了,而且这一次新政的规模必然不小,甚至还有可能会大范围的裁汰官员,所以太子殿下才需要培养新的官员来补空缺。

自己要是接了皇家书院的这个差事,那么无疑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一方面自己会成为革新学派官员的领军人物,毕竟这些新培养出来的官员都是自己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自己会被无数人抵制和弹劾。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该怎么选择?

并没有想太久,王华就做出了决定。

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早就被绑在太子殿下的战车上了,现在想退下去已经太迟了。

即便自己能退,自己的儿子也不可能退。何况太子殿下地位稳固、实力雄厚,自己为什么要退?

跟着太子殿下没准能干一番大事业。太子殿下是陛下的独子,手握黑龙军,同时掌控着奇异斋。何况无论是贵勋勋戚还是将领之中,有无数人支持太子殿下;甚至在文官当中,太子殿下的支持者也非常多,基本上不存在改革失败的情况。

除非改革的内容不合理。不过现在还不知道内容是什么,自己可以先看一看。

将手中的文书合上,王华抬头看着太子殿下,沉声说道“殿下想的很周全,臣一时之间也没有想法。”

说到这里,王华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臣回去好好想一想。如果有什么想法,臣再来向殿下汇报。”

“既然如此,爱卿先回去吧!”朱厚照笑着说道。

等到王华走了,朱厚照站起了身子。径直来到了宫殿门口轻轻地伸了一个懒腰,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闲适。

与刚来的时候不一样,此时的朱厚照从容了很多,毕竟手里边儿有了实力,握住了黑龙军的自己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草原上没人能找自己的麻烦,科尔沁这次来投降,那就只剩下一个躲得远远的达延汗。

西北那边,河套之上再无威胁。一旦银川包头等城池建造完毕,那么西北再无忧患,反而会成为大明的财富之地。

辽东也一样。

等到大明占领了哈密和敦煌,向西的商路打开,整个北方自己布局得就差不多了。

至于征讨达延汗,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不过朱厚照也不着急。

自己下一步着手的地方就是内政了,第一个要推的自然就是考成法和大明税务司。

用考成法清理官员队伍,同时用税务司来收敛地方税权,同时着手培养新的官员。

一旦这件事情做完之后,自己就可以改革最核心的部分了,那就是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当然了,南方的军队也是要改的。相比于北方的军阵,南方的改制就要简单多了。

基本上南方无战事,也没人造反,可以适当削减一些军队的数量。募兵之后提升质量,提升装备的精良程度,这样能够少花一些钱。

至于扩军,等到大明需要在南方开战的时候再说吧。

省下的钱和留出来的精力,朱厚照准备投向海军。

财富来自于海上,危险亦来自海上。

朱厚照自然不会忘。

1秒记住爱尚

第一百六十三章破局

大明皇家书院的事情,朱厚照并没有隐瞒。所以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件事情,太子殿下这一次真的要搞大事情了。

凡是有远见的官员,心里面早就做好了准备。太子殿下这么多年做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摆在大家眼前,如果说太子殿下不想革新,那才是怪了。

皇家书院教人读书做官,大臣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反对。你能说这么做不对?

没人敢说这样的话。

至于心里是不是不舒服,那肯定是不舒服。原因也很简单,原本当官只要读四书五经就可以了,现在还要去书院再读一次,而且科目还那么多,不合格恐怕连官都做不了了。

就是等于在掐脖子,你想进入官场,必须过书院那一关。

事实上这只是他们想到的一部分。朱厚照还有后招,对于在职官员,其实也可以用到书院。

那就是在职官员进修班。

一旦自己对哪个官员不满,可以让他去进修,进修好的自然是要升官儿的。当然,有一部分可能会进修不好,那么就不好说了,直接罢官回家吧。

这皇家书院反正怎么用都可以,都是在自己的心里边儿。

一句话,朱厚照要掐住官员任用的脖子,你们文官想私相授受绝对不可以。

要知道现在的科举制度,有座师的规矩。

座师是明、清两代,举人、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是要以师礼对待的。

在道德上,天地君亲师的约束是十分严重的。以道德为纽带,以利益为根基,结成了庞大的士绅集团,下一步就是结党营私了。

朱厚照就是要避免这种规矩,打破这种垄断,消灭座师的权利。他要将科举考试从考完就做官变成考完去读书,类似后世考大学。

在各地创办公立书院,教授自己想教授的东西。至于私立学校,那是想都不要想。什么东林党、什么东林书院,全都掐死在摇篮里。

外面纷纷扰扰,也有人上书反对,不过都是一小撮。

最顶层的大佬没人上书反对,无论是内阁大学士,还是六部尚书,或者是都察院等几位都御史,基本都没什么反应。他们深知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太子殿下的新政。

现在太子殿下强势无比,他要做什么很难被阻止。

大臣们都选择了沉默,他们想看看太子殿下能做出什么。

最难过最不高兴的人应该就是今年的新科进士。

弘治18年的科举举行完没多久,新科进士们还没有派官,基本都在六部观政。

本是打算观政之后就派官的,现在就出了这么一个事儿,他们想派官是不可能了,直接去皇家书院报道吧。

这些人欲哭无泪,原本已经能够成为官员了,现在却需要再走一步,简直就是痛不欲生!

不过这些人没什么办法,他们也不敢闹腾。

朝廷上没什么说法,一旦他们闹腾很容易被当成对太子殿下的挑衅。

外面的人怎么想,朱厚照一点都不关心。

事情交代下去了,那自然就要接着办。他现在要做的是接待科尔沁的人。

这些人是来投降的,朱厚照主持和他们的谈判。其实也算不上谈判,你是来投降的,谈什么谈?

基本上就是大明怎么说,科尔沁他们就怎么做。如果他们不同意,那就直接打过去了。

所以虽然是朱厚照奉旨主持这次谈判,但其实朱厚照都没去,负责协助朱厚照的是礼部侍郎张俊。

科尔沁要来了,朱厚照就把张俊给叫来了。

说起这个张俊,也算是一个人物。

张俊屡上秋试则不利。

成化丁酉,入贡太学,年己三十九岁。

四十一岁之时被朝廷破格录用,授鸿胪寺鸣赞(从九品)。不久越级提拔,升本寺丞(从六品),寻进少卿(从五品)。他公位处要职,声誉日增,-时引起公卿们的重视。

弘治已酉年,守孝三年期满复职。不久,升寺卿(正四品),进礼部右侍郎(正三品),仍掌鸿胪寺亊。后升迁左侍郎,阶资善大夫(正二品),加俸二级,荫一子入国子监。

其升迁之快、礼遇恩宠,这在大明是为数不多的存在。所以朱厚照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这个人应该是老爹的心腹,而且是心腹之中的心腹。只是不知道老爹怎么就看上他了。

不过在朱厚照看来,这个人竟然能够做到这一步,显然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