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情深共白头[快穿]》TXT全集下载_18(2 / 2)

gu903();清若嗯了一声,“传话周锌,替本宫找个武术师傅,明早我们先喂喂招。”

凤兮小时候也练过武,骑射武艺,作为皇子皇女都是必学的,只是她怕苦,上大一些便接着学琴的借口不肯再学骑射武艺。

这幅身子柔软度是够的,但是力量跟不上,这状态就是爆发一下都不如她原来的十分之一。

金晨方才看着公主表情淡淡从夕瑶屋里走出来,再听她这话总觉得有些怕,咽了口口水,“是。”

清若到了膳厅门口,瞧见坐着的穆谨乾笑着开口,“哥哥~”

穆谨乾是用完晚膳之后才来找她的,哪成想她这会还没用膳,招招手让她过去,“凤兮怎么这会还没用膳?”

看着她身边只跟着金晨,想起今日母后发火的事,“夕瑶呢?被母后罚了?”

清若到他旁边的椅子坐下,宫人开始上膳。

“不是,她不舒服,我让她休息。”

穆谨乾揉揉她的头发,神色温和,“哥哥听说你磕到头了?太医怎么说?”

清若没忽悠他,“没事,就是落水时候受了些惊吓,太医都大惊小怪。”

凤兮怕水,是因为小时候被三皇子作弄掉进御花园湖里呛了水,那一次发热又连夜噩梦,病了近一月,之后便格外怕水。

穆谨乾轻轻蹙了蹙眉,轻声哄她,“前头不是说想要给庄子,哥哥给你买了一个,改天带你去看。”

清若笑起来,点点头,“好啊。”

穆谨乾来之前刚用过膳,这会就坐着陪着她,不时给她夹菜。

等她吃好两人进了厅堂,清若让他坐着,自己去给他泡了茶。

穆谨乾比她大七岁,她小时候有事要讨好他的时候便会给他泡茶,这几年便再没有过了。

穆谨乾瞧着她端着茶杯双手奉过来,笑得软糯糯带着女子的娇嫩,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哥哥,喝茶。”

他亦双手去接。因为许植允喜茶,凤兮也研究了不少茶,她这好茶不少。

穆谨乾认认真真品了一口,才看向旁边眼巴巴等着的人开口问道,“说吧,又有何事。”

清若失笑,他这一本正经强崩着笑意的模样,倒像长大后的皇帝。

穆清若和她有八分像,穆谨乾是穆清若的兄长,小皇帝是她弟弟,两人自然也有几分像。

她还小的时候日子艰难,整日活得提心吊胆还要护着弟弟,那时候也想过她如果有个哥哥就好了。

没成想一朝成了穆清若,哥哥也有了。

清若撑着下巴,摇摇头,“无事啊~就是这一趟出宫久了,感觉许久未见哥哥。”

穆谨乾伸手摸摸她的头发,“母后传了话,让我来和你说说,这次闹得有些过了。”

他神态温柔,语气温和,没有半分说教,只是和她陈述,“凤兮,哥哥不是让你受了委屈忍着,只是你心悦之启,之启这人看着温润,实则背有反骨,你这般对他,他日后如何真心待你。”

“何薇安这事,原是许家对不住你,但你没给许家留脸面,许帝师门生多,这事对许家不痛不痒,反倒叫父皇母后认为是你得理不饶人。”

清若耸耸肩,满不在乎的态度,“哦~”

穆谨乾曲着手敲了敲她的脑袋,力道一点不重,“你这是什么态度。”

清若没心思在继续纠扯这个问题,说到底现在的情况还是凤兮底气不够,又未伤筋动骨,只是叫帝师府丢了脸面便众人都觉得是她过了。

现在掰扯这些没意义。

清若伸手拉着穆谨乾的衣袖晃了晃,“哥哥,我觉得常存侍卫执行力高、办事周全还细心。”

穆谨乾坐直的身子,斜眼睨她,口气淡淡,“孤知道,孤会赏他的。”

清若晃晃脑袋,“我觉得周锌可以找常存请教请教,让常存多指点一二。”

穆谨乾拨着茶杯盖,不动如山,“可以,让周锌有时间尽管来找常存请教,孤不会拘着常存的。”

清若恹恹,“哦。”伸手去拿他手里的茶杯,“时间不早了,哥哥诸事繁忙,还是快回东宫吧,凤兮就不留哥哥了。”

穆谨乾气笑,“凤兮,你真是长本事了啊,还说无事,无事就是这样不顺你心意连茶都不给哥哥喝?”

清若四平八稳,“哥哥不是已经喝过了吗?”

穆谨乾没忍住,伸手捏了捏她的脸,咬牙切齿开口,“明日让他来揽月殿领俸禄。”说完磨磨牙加了一句,“常存俸禄高,凤兮要是没银子哥哥愿意资助一二。”

清若被扯着脸,笑得小人得志,“不劳哥哥费心,凤兮旁的不多,就是银钱多。”

作者有话要说:

不宫斗,作为公主要在宫外搞幺蛾子,所以先铺垫铺垫。

刚落地,没人没势的,总不能靠着卖萌大杀四方。

虽然我有这样的想法。

23333

第41章凤兮公主(4)

七天后,金晨带着侍卫从飞鸿居取回六百多份答卷。

清若让周锌找的武术师傅第二天便已到揽月殿待命,大概是被清若向太子讨要常存的行为刺出了危机感,周锌近来办事效率突飞猛进,给清若找来的武术师傅是原来羽林卫的老将,实战经验丰富,没有多余的虚招花架,清若觉得对胃口,所以这几天上午都在练习武术。

金晨取回了答卷,清若花了四天时间一份份看完,挑出头三之外又挑出七份。

扬了扬手里的答卷,“夕瑶,下午去飞鸿居定赏,另外替本宫跟这三位先生约时间见一面,最好约在明早。”

夕瑶领命,清若又把桌上的七份答卷往前推,“这七个人你去接触看看,有意向做谋士的就先收下,月俸你看着谈,先让他们住在西巷那院子里,伺候的人手你自己瞧着安排,让周锌找人摸摸底。”

夕瑶自从在自己的住所弄死十条蛇之后,现在面对什么场面都能淡定微笑,这会一点都不觉得公主要养谋士有什么不对,只想着该怎么把这七人都拿下,恭声应下,“奴婢领命。”

下午夕瑶拿着腰牌出宫办事,清若则让小厨房熬了些消暑的酸梅汤,领着宫人去御书房。

路上远远迎面一队人。

各个一身黑衣装束,衣服上远瞧着没有任何其他颜色的纹路,连束发都是黑带。

在宫里行走亦人人佩刀,但是明显不是羽林卫的装束。

金晨远远瞧见怕她不识在她身后凑近轻声提醒,“公主,是神策军。”

待离得进了些,金晨又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公主,领头的是顾大人,现在神策军的统领。”

清若在看见顾淮郅那队人时便眯起了眼打量。

神策军,是凤兮祖父登基时为了巩固皇权一手建立的。

凤兮祖父穆松是瑜国的第一任皇帝,往前大齐皇帝昏庸,奢靡无道,偏信阉人,朝中宦官弄权,重赋重刑,整个大齐民不聊生。

各地诸侯还有起义军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出兵讨伐大齐皇室,穆松便是诸侯之一。

后来穆松灭了大齐皇室,攻下大齐大半江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瑜。也因此,凤兮的祖父对太监内侍异常不喜。除后妃身边能有太监伺候,皇子皇女成年前都不允许身边配有太监,为的就是防止皇子皇女长大后也被阉人蒙蔽。

彼时国库空虚,大齐遗留下来的诸多民生问题待解决,还有两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在旁虎视眈眈,这些都是悬在穆松头顶的利刃。

剩下四个已经大气大伤的诸侯国在他登基后选择归顺,两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则是自立为国。

穆松当时最紧迫的便是巩固瑜国的皇权,一方面着手改革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建立羽林卫和神策军。

羽林卫是明面上的皇宫护卫队,而神策军就是天子的个人护卫队,说是护卫队,其实就是天子手中的利刃,神策军独立于朝堂后宫之外,只听令于天子。刺探消息,见不得人的暗杀,暗地里的官员人事调动,监视官员等等,都是神策军。

凤兮祖父时建立神策军,那时候有了框架和雏形,到了铭瑄帝这一代帝王,显然神策军已经成为了天子手中的真正利刃。

利刃固然是伤人利器,但是太过锋利,握在手里久了也可能伤己。

穆清若的记忆里,在下一任皇帝时,神策军已经成了朝臣畏惧的存在,而天子,同样畏惧却又不得不依仗。

两队人距离缩进,顾淮郅带着身后的神策军朝她弯腰拱手行礼,“请凤兮公主安。”

她身后的宫人都侧身避过之后给神策军行礼。

神策军只跪天子,对她一个公主弯腰拱手已是客气。

清若摆摆手,“顾大人安。”

她神色淡淡,顾淮郅同样表情冷漠,两队人只是简单问个礼,而后错开相互离去。

清若到了御书房门口请见。

待通传之后自己提着食盒进了御书房,金晨她们则去专设的等候殿内。

“凤兮问父皇安。”

铭瑄帝坐于高台之上,隔下笔应她,“凤兮怎么来了?”

清若抬头朝他笑,扬了扬手里的食盒,“天气炎热,宫人们熬了些解暑的酸梅汁,便来给父皇送一碗。”

铭瑄帝哟了一声,显然是没想到她还有这么贴心的举动,朝她招招手,“凤兮有心了。”

清若在下方方桌上隔下食盒,双手捧了碗亲自送到他跟前,“父皇尝尝看。”

铭瑄帝露出笑意,目光慈爱,接过碗便喝了一大口。

她等着问,“如何?”

“不错。”铭瑄帝给了评价,又喝了一大口,直接下去了小半碗。

清若笑了笑,“那凤兮就先回去了,不打扰父皇办公。”

铭瑄帝却喊住她,“朕听说凤兮养了些孩童,想做什么?”

清若在他下首,仰头看着他,眨了眨眼睛,“凤兮不想何薇安的事再发生第二遍。”

铭瑄帝顿了一下,缓了口气,“有盛衍看着,许家日后不敢轻待你。”

清若扬了些笑意,“若女儿想入朝呢?”

铭瑄帝没说肯定也没说否定,只是带出笑容,觉得她孩子气任性,“入朝可不是你现在这般的玩闹,由着心情来。”

铭瑄帝是个尽职尽责的好皇帝,自他登基之后兢兢业业,对后宫并不热衷,到现在膝下公主只凤兮一人,健康长大的皇子也就六个。

穆清若的记忆中铭瑄帝和陆南仪是政治联姻,夫妻几十年相敬如宾,陆南仪心中有他,但更多的是做好自己作为皇后的本分,从不逾越。而铭瑄帝,有位心头痣,只是福分薄,在铭瑄帝还未登基之前便因病去世,也未留下儿女。铭瑄帝一门心思扑在治国上,对后宫关注颇少,倒是对膝下孩子都尽到了作为父皇的本分。

第二日清若到飞鸿居分别见了悬赏的头三,她依旧是男装打扮,并未表露身份。

最后定下两位谋士,一个四十一岁的苏呈禾,一个二十七岁的李子木,两人在洛安文士圈子里都比较有名,一个号江淮先生,一个号早树先生。

四十一岁的江淮人生故事自然更精彩一些,他出自江南,辗转到洛安光是路途上的故事都已经写成书在洛安流传。

早树年幼一些,出生就在洛安,二十七岁就在洛安圈子里扬名显然是有真本事的。

这两人清若没安排和先前的谋士住在一起,而是让夕瑶给他们单独安排了院子。

两人不知清若身份,但既已认下成为这人的谋士,对她的称呼也就改成了主公。

清若让他们先收拾休整,什么也没吩咐便带着夕瑶金晨回了宫。

半月后,华中河道多段堤坝崩塌,华中大面积洪灾,过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的奏折传到朝堂,铭瑄帝在早朝上大发雷霆,并当即钦点了官员前往江南赈灾,安置难民。

灾情紧急,铭瑄帝没给缓冲时间,早朝过后被钦点的官员便抓紧时间回家收拾准备出发。

这次前去赈灾的不仅有文官还有武官另外带有太医,难民太多,很大可能带发难民暴动,除了调当地护卫队之外,朝廷这一趟自然有军队一起出发。

只是分成两队,一队轻装骑马先行赶去江南了解具体灾情反馈朝廷也为后续的赈灾做准备,带着军队的自然不可能同样快速前行只能压后行径。

前行的队伍明面是皇帝钦点的赈灾官员,里面隐着神策军,神策军一方面配合赈灾,另一方面要去调查。

华中堤坝每年都有拨款修缮,往前十几年从未发生过这般大面积的洪灾,今年华中的降雨量同去年相比并未增多,为何堤坝会多段崩塌,肯定是堤坝修缮这一块出了问题。

铭瑄帝重视民生,登基后农民赋税减了两次,像是洪涝灾害,雪灾这些自然灾害每年都要往国库拨钱到各地进行预防。

出现这样大面积的洪灾,难民人数众多,一时极有可能引发难民暴动,让邻国有可趁之机,二是天气炎热,大面积的洪灾有死亡会引瘟疫,瘟疫的可怕不言而喻。

铭瑄帝对这事高度重视,他要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面,得出结果。顾淮郅这一趟出来带的人都是神策军里的天字辈。

一行人出了洛安便快马加鞭往江南赶,中途并未过多停留,只以干粮当晚膳,赶路途中在马背上就着水解决。到了寅时才进入驿站休整,跟换马匹,所有人员休息两个时辰之后用早膳继续上路。

队伍里有一两个年纪大的官员,受不了顾淮郅这样的赶路节奏,第二日早上赶路途中便病倒了。

出了这样的大灾,华中的官员也知道朝廷肯定要派人前去赈灾调查,现在是双方都在抢时间,顾淮郅一个时辰都不想耗费。

直接把两个病倒的官员连从随从扔下,让他们自行赶路去下一个驿站养病跟着后面的队伍。

也就是这么一折腾,负责盯队伍人员的神策军这才发现了队伍人员不对。

这一行人所有人都是骑马,钦差、太医、皇上钦点路上保护的羽林卫、这次出来的神策军一半隐在队伍里,一半领了顾淮郅命令先去到华南隐藏身份收集消息配合后续行动。

他们这一行人明面上对外主事的是铭瑄帝钦点的太子少保和司马,少保负责到华中暂行华中都督职权,赈灾救民。而司马负责这一趟所有护卫工作及军队的统率。

但两人都清楚,顾淮郅亲自带神策军出来,肯定是接了铭瑄帝的暗令,这一趟实际主事人是顾淮郅。

神策军目前在朝堂上还只是皇帝的私卫形式,并无具体官位品级,虽说权利颇大,但总有些上不了台面的感觉。

顾淮郅接管神策军之后因为办事效率奇高,手段干净利落,越发得铭瑄帝倚重,但是朝堂上对神策军渐起的都是恶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