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左爷爷有事情要做,反而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带小启出去玩,现在他已经转到首都来上学了,现在每天都是跟着堂兄们一起,安全问题反而是不太用担心,只是小家伙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妈妈在一起了,自然是很想念。
“妈妈,我想和你睡。”果然第一天晚上就提出了要求,主要是以前杭赫常常不在家,所以母子两人的感情是及好的,再加上杭启六岁之前,一直是跟着妈妈一起睡的,而现在他也不过才八岁多还不到九岁,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其实她也想要找个机会好好和孩子聊一下,至少要知道孩子现在的想法,看看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或者是心理上有没有什么不平之类的,反正就是问题要及早发现,早做解决,才不会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好,那小启能帮妈妈一起收拾房间吗?”语苏看到孩子带着亲近的小眼神,也觉得很高兴,而且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小启在左家过得很是不错,因为她离婚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已经完全消失了,这对于她和小启来说都是好事,特别是小启,她因为可以穿越很多世界的原因,那点伤痛早就随着时间消失了,可是孩子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这么短的时候又发生了些事情,孩子没有转过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不要说,小启其实一直都在努力,对于努力的孩子大家不能太过于强求,只要孩子能慢慢恢复过来就行,毕竟伤口总是需要时间来愈合。
“交到新朋友了?”从小小启就是一个很内向的小男孩,以前还小的时候都不怎么和男孩子一起玩,她那会还非常担心,小家伙长大了之后,会不会太过于女向了现在看起来完全不用担心了,看看这皮实的样子,那里还有一点以前腼腆的小样儿。
“嗯,”小家伙是真的高兴,以前在学校里的时候,因为总是一个人,别人就会觉得他太过于冷淡了,只要不是那种特别自来熟的人,一般都不会找上他,这就导至他从上学到来首都之前,除了同桌,就没有一个关系好点的,就是同桌也是因为坐在一起,总会有所交际,才会说上一两句。
小家伙讲了他一开始也是不也与那些人交朋友的,他记得妈妈的话,因为对这里不熟,所以他要好好看看,看人的眼睛,要是对方没有恶意,不会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他还是很愿意与这些我交朋友的,慢慢的就交上了好几个朋友,本来一开始就想要和妈妈说这件事情,但是妈妈刚刚和左爸爸结婚,他觉得不能在这种时候去打扰,所以才会等到现在。
母子两人说得很开心,但是左辞表示心点心酸,他好像被老婆给抛弃了,表示有点点不开心的样子,转身下楼,将空间留给母子两人,到没有想到在楼下遇到了自家大哥。
“坐。”左大哥一向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弟弟给自己带来的惊喜加惊吓和点多,就算是他再怎么沉稳,心中也是有些不平静了,想要闹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看弟弟并不想要说的样子,他也就不打算问了。
不打算问是一回事,他这心里不好过,对方自然也不能好过了,好不容易将人抓到了,自然是不会放过,正好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坐下来一起喝酒了,他打算让自家弟弟多喝点,反正他也进不了房门,想到这里突然之间左家大哥心情又开始有点好起来了。
“……”左辞自从修练之后,酒量就上去了,看到已经喝爬下的大哥,其实他这会也有点喝大了,脑子有点懵,好在两兄弟都是大块头,这会虽然有点酒上头,但是并不影响他的行动,直接将大哥扛进客房里,自己跑进浴室里洗白白,转头就跑回了自己房间里。
语苏自然是不知道自己被人抱着入睡了,她现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有点坑,好吧,其实还不止一点点坑,因为这一世她已经是一个老太太,古代四十多岁快五十岁了,自然算是老太太了,而且明显原主现在正病着,她醒过来的时候,只觉得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头晕身体还软软的,真是各种不好了,更让人无语的是,屋子里听到一直就没有断过的哭声,让她觉得脑仁儿更痛了。
“出去。”语苏不想要听这些人哭,至少现在不想要听,也没有忙着接收记忆,她现在头太痛了,只想要吃点东西,再睡一觉。
第299章农家老寡妇(2)
“娘,你醒了。”有人惊呼一声,原来的哭声断了,接着就是乱糟糟的一片,好在,大家可能都知道老太太要休息,有些人就退了出去,当做自己的事情,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当照顾老太太的,自然是照顾老太太,还有人已经进了厨房里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白粥端了上来。
王老太太喝了些白粥,让人出去,自己躺下睡了过去,而照顾的人大至也知道老太太这是心情不太好,并不怎么想要见她,所以也没有留在屋子里,出去之后到也没有发出声音,只坐在门口开始做起了针线。
现在家里没钱了,房子已经被房了出去,老四也不见个人,他们一大家子不得不搬到了老宅这边来,这边房子本来就不宽,再加上已经多年不住人了,现在收拾出来,也就一房人能有一间屋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婆婆又病了,她手里那点银钱早就已经贴补进来了,自然是要多做点活计,要不然这冬天怕是没法熬过去了。
而里屋里躺着的王老太太也不好受,看过发现也就是发烧了,多空间里拿出退烧的药,吃过之后,这才躺下,准备着睡一觉,再去查看记忆,其实就她本人来说,她其实是拒绝的,什么不好穿,非得穿到一个老太太的身上,表示不开心了。
等到再次醒过来,发现屋子外面有人坐着,也没有起身,拿了热牛奶出来,小口的将一杯牛奶都喝完了,再次闭上眼睛,开始查看原主的记忆。
然后,看过记忆之后,她真的有种日了狗的感觉,特么,这老太太不止是蠢,居然还会自找麻烦,这也是没谁了,要知道老太太娘家并没有兄弟,当年她爹可是将所有的家产都给了她做陪嫁,还能将日子过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特么,别人都是家里有人恶婆婆什么的,她还真的没有,要真算起来,她自己算不算一个?
原主出生就及得家里的宠爱,再加上王母当年生她大哥的时候伤了身子,一直就没有怀上,后来她大哥在十五岁那年跟着去当兵,结果就一去不回,这让王家老两口伤心了很久,要不是当时王母再次怀孕,怕是没有办法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来,也正是因为这样,那怕原主是个女娃子,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喜欢。
后来,王家更是将所有的产业给了原主做嫁妆,这加起来可是有五千两银子,这算是一笔不错的产业了,再加上嫁给了谢老头,虽然谢老头是个没爹没娘的,早年更是独自出去闯荡,也赚下了一份产业。
当年他们成亲的时候,两家加起来的产业,不少于八千两银子,这对于农家来说,真的是不少了,谢老头也是有些年法,就想着自己家里有财了,自然是要有个人顶门才行,当时就送了头一个儿子去读书,这一读就是三十年,也就得了一个秀才功名。
可是这儿子心性不太好,从开始读书之后,就从来没有帮着家里做过事情,最开始一年五两,后来就随着进学的地方更高级价格自然更高,再加上纸笔墨书,这一年下来没有二十两银子下不来,后来慢慢的更是多了起来。
刚开始在村子里上学时,都是用的黄纸,当时年纪小,大家都是一样的,还有些人根本就用不上黄纸,也没有闹出什么来,后来进了镇子上去上学,这可了不得看到好些同学都用的宣纸,再不肯用黄纸了,时不时还要些银子说是要和同窗聚会之类的,这一年下来没有五十两是下不来的,银子一年比一年花得多,可是到了十五岁连个童生都没有考回来,家里的银子已经花了不下两千两。
也因为这花钱如流水,原来送去村子里读书的三个儿子,也在认识字后就回了家开始帮着家里做事,而没有继续读书。
好在下面两个儿子为人老实,也非常孝顺,也没有觉得爹娘这样按排有什么问题,家里家外的做起事来也是很顺。
可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了,总是要娶媳妇的,他们家虽然还有不少田产铺子之类的,可家里供着一个读书人,银子每年都花得多,他们也不敢太乱花。
本来娶媳妇因当是老大先娶,再到老二,可是老大不肯娶,说是自己还没有功名怎么能娶,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功名,可是自觉自己是一个读书人,怎么着也是能娶一个高门媳妇回来,但是明显人家有些身份的,根本就看不上他,那里会将女儿嫁给他,可是纸门的女儿他自己又看不上,自然是不愿意娶。
最近到了十八岁都没有娶上媳妇,已经十六的老二自然是不能再等了,再则这三年家里又花去了一千两银子,再这样下去,怕是连媳妇都娶不上了。
谢老头到底是不甘心,觉得家里总得出一个有功名的,可想着要是家里闹起来也不好,所以在选媳妇这方面,主要就着老实的选,至于其它的反而是没有要求。
就这样家里给老二选定了现在的妻子赵氏,家里已经没人了,是个孤女,本来这样的女孩子是不好嫁人的,可是谢家不想要出采礼,对于媳妇的娘家也没有什么要求,赵家长辈就作主给定下了这门婚事,在三月内就将婚事给办了。
这下谢家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婚事办了,下面的三儿子才十岁,就想要再要办,也得要等到五年之后了,谢老头觉得到时候大儿子怎么着也能中个童生了,因为这样的念想,就是后来儿子问家里要银子,也是尽量满足。
这一过就是两年多,又到了童生试,突然有一天谢老大回来了,让家里给两千两银子,他要娶县承的女儿为妻,这可是把老谢家给吓了一跳,家里已经为大儿子花了不下四千两银子,这其中还有这些年赚回来的一千两,要是再拿银子出来,就得用老本了,谢老头自然是不怎么愿意,可是娶一个官的女儿怎么都是好事。
本来着着去打听一下再做决定,可是大儿子说机会就这一次,到时不止能娶到一个县承的女儿回来,还能拿到童生的名额,这下谢老头真的心动了,直接拿了两千银子给对方,他们自然是不会知道,其实真正的采礼只要一百两,再送了五百两银子给县承,这一下他落在手里的银子就有了一千四百两,再加上他前面多要的,其实他手里已经有两千多两银子了。
早早就在县城里买好了房子,准备着成亲之后也不会再回村子里,至于房子的事,到时推给县承就行了,他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与那些个泥腿子一起住。
别看谢家拿出了三千两银子,可是他们家也买了不少东西,再加上谢老头年纪也大了,再也没有出去跑过,家里的收入上不去了,再像以前那样来银子已经不可能了。
好在,没过多久谢老大真的考回来一个童生,这可是把谢老头高兴得三天睡觉都哈哈大笑,只是好景不长,他也发现了儿子比以前更不愿意回家了,每次回家也就是要银子。
而大儿媳妇连回家都没有过,见到谢家老头和王语苏都很是嫌弃,每次过来都让人拿了粗布垫子,才让两人坐,而这粗布垫子每次在两人走后就直接扔了,有时候还是当着面扔的,这让谢老头心里很是不舒服,可也不愿意将人得罪了,要不然儿子怎么办,这好不容易考上的童生,可不能因为他们就没了。
这一过就是五年时间,这期间谢老大又拿走了谢家两千两银子,这下谢家除了还有几十亩地,就是一处房子,与普通的农家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而谢老头到底是不甘心,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难不成连个秀才都供不出来,可是心中再不甘,家里的日子还是得过,老二当初娶媳妇的时候,他的要求是不想要娶一个找事的,现在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家里出了一个童生,这身份已经不一样了,自然不能再娶那些个农里人,就打算找一个书香世家。
这其实就非常难了,后来李氏的父亲病重,谢老头一咬牙,拿了五十两银子做聘礼,娶了李氏回来,而李家还真的是书香之家,他们家三代以前还出过大官,只是后来落破了,就是这样家里也是要比普通人体面。
当然这说的只是房子,其它自然是什么都没有了,就连书能当的都已经当完了,李家除了有读书人的名声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了。
李氏因为感激谢家救了她父亲一命,在谢家也是什么事情都做,从来不偷懒,家里两个媳妇都是实存人,到让谢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当然这是谢老大不回家里来要银子的时候。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