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红楼人儿》TXT全集下载_1(2 / 2)

“开学再说吧!”林大海看着黛玉那小可怜样儿,到底没把话说死了。

开学送黛玉上学的时候,林大海还真问了。还是直接去找主任问的,主任姓胡,拐上一百八十个弯,也能论上表兄弟,年纪也跟林大海差不多,他管人家叫三哥。

“三哥,你看俺家小玉自己在家把三年级以前的课都学会了,能不能跳级上?一年级就不念了?”林大海在农村种了半辈子地了,并不是能说会道的人。

“你说会了就会了?你说不念就不念啊?”胡三哥却连林大海是哪个都不知道,连正眼都没给他一个。

“那能不能给出个卷子什么的,让我们孩子试试呢?”林大海还是低三下四的样子。

“没那功夫儿,赶紧送班里去吧,别在我这儿磨叽了。”胡三哥头还是没抬起来,也不知道在桌子上写啥重要的材料。

“爸,走吧。”黛玉是啥人啊,哪能受得了她爸为了她这么求人,就伸手拽林大海的衣角。

“我说胡老三,你跟我这儿装什么犊子啊?谁不知道谁啊?你他妈不能好好说话啊?学校有得是,我非得在你这儿念啊?认识几个破字儿,这犊子让你装的。我呸……”林大海也不是没脾气,看胡老三那态度,也来气了。

“你干什么?还想打人咋滴?”这时候胡主任才抬起来头,看林大海瞪着眼睛要打他的样儿,站起来,整个人都快贴到窗户上了。

“别动手,别动手儿……有事说事儿呗。”这时候,隔壁办公室里的老师听到声音,过来拉架。

把林大海父女两个送到校长办公室去,同校长亲自接待。又把黛玉想跳级的事情说了一遍,校长的态度比主任好多了。

“林大哥,是这样的,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也不是一张考试卷就能决定的,对不对?再说了,基础是最重要的,基础不打结实了,往后升了高年级,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的。而且,跳级还涉及到一个学籍的问题,将来万一跟不上,可就是留级了!你看这样行不行?先让孩子跟着一年级先上着,我让老师平时多注意一下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如果确实有可以跳级的能力,下学期,我再跟中心校申请,你看行吗?”

“那就这么办吧!”虽然还是上一年级了,但是林大海被校长说动了,觉得人家说得挺有道理的,主要还是,他心里并不相信黛玉能自学会三年级的课程。

黛玉心里非常的自信书本上的课程她已经学会了。但是在老爹为了自己求人受挫,校长又说了这么多厉害关系之后,她也觉得谨慎一点儿没什么,也就默认了。

当天就进了一年一班,因为来得晚,前面的坐位都排完了,老师给安排在到第六排,倒数第二排了,前面有个子比她高得,黑板都看不太清楚,上课都得从前面一堆脑袋缝里面看黑板,好在她都已经会了,倒也无所谓。

只是每次老师提问的时候,都会很不好意思。

还有就是,其它课程还好,像美术课什么的,老师也就是画个苹果萝卜什么的让他们描,水平还不如她呢。

就是体育,好讨厌啊!

黛玉一点儿都不想在大太阳底下傻跑……

第五章

黛玉学坏了。

为了逃体育课,她不但学会了面不改色的说谎,还学会了装可怜卖萌。

每周两节体育课,都是黛玉的表演时间。

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要么就是说不上哪里难受的难受,连心口疼的老套都用上了。实在不行,就要哭不哭,眼泪挂在眼圈里,大眼睛迷蒙蒙的看着老师,理由是被书上的故事感动了,没心情去上体育课了……

老师:“……”

看了看黛玉手中拿着的新华字典,难道是他读书太少吗?要不然,他怎么不知道新华字典里面有什么故事能把人感动得都不能动了?

可是看着黛玉那要哭不哭,仿佛只要他一说不让她休息眼泪就能把他给淹没的样子,想想,哎……

算了,不上就不上吧!

黛玉默默的在心里给老师道了歉,拿着字典回到座位接着翻了。农村的信息太闭塞了,学校里连个图书室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课外辅导,特长班啥的了,德智体美,说是那么说,实际每天就是数学和语文课。专科老师都是快要退休的四五十岁的大爷和老阿姨,一本书发下来,根本都不给讲,就是玩儿。

林大海那么抠,是不可能给她买字典的,虽然小本的新华字典才七块钱。也是想都不要想。这字典是同桌栾彩竹的,彩竹家里兄妹两个,哥哥栾喜宝比她大一岁,也跟他们一个班。栾家是他们屯里的首富,日子过得好,他们兄弟的吃穿用度是别的同学比不了的。黛玉平时看的课外书,全都是栾彩竹的。

栾彩竹还有一个电子琴,每次学校一有什么汇演,要给上级来检查的领导演节目什么的,她都会把电子琴拿到学校来,坐c位表演。

黛玉对那种琴很感兴趣,她会弹古琴,但对于电子琴这种现代西洋乐器就没什么概念了。保是栾彩竹对书什么很大方,就是琴,是不肯让别人碰的。学校有一架特别破的风琴,外型看着跟立式钢琴差不多,还有一个手风琴,好几个音都不准了。音乐老师宝贝得什么似的,谁都不让动。

因为长得太好看,一上学就被选进了学校的表演队,就是每年都会去乡里参加文艺汇演的那种临时的队伍,音乐老师从全校挑人。黛玉不像是她同桌栾彩竹有琴,她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只是长得好。就被安排在了合唱队。在知道在公开表演之后,黛玉几经争扎,各种耍赖不想参加!

她怎么能上台表演呢?那不是成了戏子了吗?

埋汰谁呢!哼!

为此,音乐老师还特意到家里来了一趟,找家长都。再加上林星与林月都在合唱队里,在林大海与贾敏以不去合唱队就不要念书的威胁之下,黛玉才咬掉了那颗本来就晃荡的大门牙,死忍着眼泪成了表演队最小的成员。

音乐老师为了哄黛玉听话,见她对风琴有兴趣,就在课间或是练习的间隙教她弹琴,黛玉果然就没那么抗拒了。

其实音乐老师自己也不会多少,她就是音专毕业的二把刀,五线谱都不认识,只会看简谱,有时候只看谱还找不着调,跳舞更是四肢僵硬,动作全靠抄,跟着电视上的节目学或者按上学时老师教的再教给她的学生就行了。

所以,黛玉能学到的其实很有限。

但是架不住她聪明,悟性高啊!再加上本来就是精通音律的,宫商角徵羽变成哆来咪发唆拉西也并不比根据繁体字猜着学简体字难多少。只是练习的时间太有限了,除了每年为了汇演练习的一两个月,平时,就只有上音乐课的时候,才能碰一下琴,就这,还都是特殊待遇了呢!

黛玉还是生生把风琴学会了。之后又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手风琴。口琴其实她也是看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只是打死她都不肯吹的,学校那口琴都不知道多少人用过,脏死了。

第六章

“期末考试你们谁能考全乡第一,就给买个口琴。”乡里不知道是哪个领导一拍脑袋,今年期末考试,全乡统考,统一排名。据说考得好的班级,班主任还有奖金,这下好了,老师们认真得跟要赶考一样,还破天荒的开了次家长会,强调了一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然后林大海回到家就跟三个闺女说了,谁考第一就有奖励。

“爸,你怎么那么抠呢?一把口琴才十块钱。居然考全乡第一才奖?”林星先不乐意了。她的成绩不好,一直中不溜儿,别说全乡第一了,全班前十都没考过,但是她见不得她爸这么抠的。

黛玉是能混就混,老觉得为了考试学习太功利了,再争什么排名,那不成了酸秀才了嘛!林月却是一直成绩很好的,向来都是班里前两名。

“那我是不指望了。爱几分儿几分儿吧。”林月也自暴自弃了。

“我不喜欢口琴。”黛玉没说自己考不到,只说不喜欢口琴,她是真的不喜欢,吹得脸都变型了,没气质。

“哎,你们几个完蛋孩子,气我呢,是不是?”林大海好不容易肯出回血,结果仨闺女没一个给面子的,他这个憋屈啊。

“那你们想要什么?”贾敏在边儿上看热闹看够了,就出场打圆场,这两年粮食涨价,家里日子宽松不少,她说话也有底气了。

“我想要新衣服……”林星十一岁,知道美了。

林大海两口子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实在没什么突出的,就是干活,也没有比别人更能干。就只是长相,也都只是中等偏上而已。但是三个闺女却一个比一个会长,一个比一个好看,全挑着两口子的优点长了。也不光是林大海的三个闺女长得好,林家这一辈儿可能是集体基因优化了,哥七个总共十个闺女,全都那么水灵。

“我想换个新书包。”林月现在背的书包,已经缝得快成破麻袋了。

“小玉想要什么?”贾敏见两个大女儿都说话了,就黛玉一直没出声,就问她。

“我想要电子琴……”黛玉知道林大海不会答应的,所以就漫天瞎说。

这回她还真想错了,林大海听完三个闺女的要求之后,跟贾敏对视了一眼,低头算了算大概得多少钱,狠狠心,一咬牙,一跺脚,说了:“行,只要你们谁考了全乡第一,就给你们买。”

啥?

居然同意了?

虽然心里存着老大的怀疑,觉得爹妈是为了让她们好好学习,随口说来唬弄人的,姐仨还是宁可信其有的开始努力了。

每天贪黑起早的看书,做题。

黛玉觉得自己堕落了。

她居然为了一个电子琴,就折腰了。

唔唔唔……

好落魄啊……

第七章

让林黛玉参加小学一年级的会考,根本就是欺负人,特别是在她认真对待的情况下,没考到第一名才是怪事。

只考数学语文两张卷子,本来只要打双百,就是铁定的第一了。可能是为了寻找尖子生还是为了排名,两张试卷都多出了一道附加题。数学是三年级难度的应用题,语文是看图作文,要求写三百字。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地狱级的难度了。

黛玉很淡定的全都答了,为了电子琴,她也顾不了什么功利不功利的了,不功利,电子琴就没有了。

成绩出来的时候,有人哭有人笑。林星进步显著,考了班里第十名。她就很高兴了。

黛玉的成绩没什么意外的。除了她,根本没有别的孩子会做那道数学应用题,语文作文倒是有几个写的,跟她的水平肯定也没得比。

林月是哭得最惨的。因为她考了全乡第二名,只比第一名少了0.5分而已,他们三年级的数学附加题难度都加到六年级了,当然谁也答不出来。分数差就差在语文上了。语文的附加题是古文翻译,也不知道是哪个黑心的老师出的题,居然让三年级的小朋友翻译古文,字能认全的都少。还就是那么巧,人家第一那孩子,真就读过古文,他父母都是语文老师,一个教小学,一个教初中,有那个环境和条件。不用会得多,只要比林月多会一点就行了。

考完试就放假了,第三天出成绩,去学校领寒假作业的时候,听一听成绩,就放寒假准备过年了。

黛玉不知道自己的电子琴能不能兑现,她只在心里为林月可惜,估计她二姐这个年是过不好了。

果然,一直到过年之前,林月每在都恹恹的,也不怎么出去玩了。每天只窝在家里,作业也不爱写。就是有小伙伴来家里的时候,玩一会丢口袋,跳格子,丢手绢什么的,连冬天最受欢迎的踢毽子都怎么玩了。就是不爱出门。

本来家里有一个不出门不爱动的黛玉,这下子,又来一个。只剩下林星,还是一样每天在外面野得不到饭点儿不回家。

腊月二十,林大海两口子吃完了早饭就进城去办年货了。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拉东西,还特意跟林五哥借了自行车,两口子一人一辆自行车走的。

“饭在锅里焐着呢,下晌你们自己吃饭,我跟你爸不回来吃了。星儿,你最大,吃完饭把碗筷涮了,知道吗?”临走的时候,贾敏交待三姐妹。

“知道啦。”林星也要出门去玩了,边走边应着。

农村孩子早当家,时代不同了,林家虽然穷,三个闺女跟旧时代相比,也算是娇生惯养,贾敏平时都不怎么让闺女干活儿了。到现在为止,没一个会做饭的。林星也就是今年才开始自己洗衣服,还只是夏天水不凉的时候,洗单衣。冬天贾敏都不让她们碰凉水的。不过最简单的,烧火,涮碗,扫地这些,还是会的。

第八章

黛玉已经不指望奖励了,两辈子加起来,她也算是成年人了,不会跟林月一样,失望成那样。所以,她还是很淡定的。放假之前,就跟班主任借了一本《镜花缘》,看得很是高兴。

也不是她点名要的,她就是问老师有没有课外书看,老师就给她拿了《镜花缘》,还跟她说看不懂也没关系,对她来说太深了。黛玉估计老师家里很可能就这一本。还一看就是旧书,背面印着呢,印刷日期一九五五年。四十多年的老书了。

林大海两口子是进城办年货的,按照每年的习惯,大概就是买一些肉、鱼,再加上一两挂鞭炮就差不多了。这两年日子好了,过年的时候,还会全家都换上一身儿新衣服,有时候是外衣,有时候就是一身秋衣秋裤,不管里外衣,反正肯定会有新衣服穿的。

再买的话,就是大米白面了。以前只有过年和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会做大米饭或是精面的面食,平时是没有的。今年开始,家里平时也终于吃上了细粮,米面都还有,就不用再特意买了。

黛玉还奇怪,就这些东西,怎么还两个人去折腾一趟,大冬天的,这么冷,路还滑,明明老爹一个人就能买了。

等到晚上七点多钟,两口子摸黑回来的时候,姐仨儿才终于知道,为啥爸妈一起出去,又足足折腾了一整天才回来了。

真的是满载而归了。

三姐妹每人一套新衣服,一个新书包,黛玉的电子琴也到位了。

最重要的,还抱回来一个大彩电。

“爸,妈。咱家发财了吗?”林月看到新书包,一扫之前的郁气,都快乐傻了,更不用说还有意外收获的一套新衣服了。这可是在过年的新衣服之外,又多买的一套。再一看炕上的电子琴,电视,一堆新衣服,她脑子好用,一算账,这得多少钱啊,下意识的就问出来。

“发什么财,竟胡扯。”林大海坐在炕沿上看着那一大堆东西还有老婆孩子们笑得心满意足,听她闺女问是不是发财了,腰都挺起来了,一个男人能养家,能让老婆孩子满意,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事儿。贾敏做为女主人,还是很低调的,就训林月。

“妈,这些东西得好多钱呢!”黛玉手里爱惜的摸着她的新电子琴,比她同桌的还要好呢!

“那不可咋滴,所以你得知道爱惜,别不把琴当回事儿,好好学,知道了吗?”贾敏趁机教女。

“嗯。”这一声儿,黛玉觉得自己答得特别心甘情愿,觉得功利一点儿,也没什么不好的。哪怕不是为了收到奖励,只为了爸妈能真心高兴,她就觉得,考第一挺值得的。

“你俩也是,听着没有?”贾敏又说两个大的。

“知道啦。”回答得别提多脆声儿了。

林星还特别懂事儿的,没有谁叫,就去厨房热饭了,知道爸妈这么晚了肯定还没吃饭,没一会儿就把热饭端上来了。两口子头一回儿吃上现成儿饭了,美得不行。姐仨儿各自在边儿上倒腾自己的东西,也都高兴。

电视虽然是买回来了,还不能马上看,还得等天亮了,支上电线,还要找林三哥来给安好了,才能看呢!

第九章

林家买了大彩电,第二天,全屯子就都知道了。

好多人都说,林老七两口子有福啊,生了三个丫头,不用存钱给儿子娶媳妇,没负担,挣多少花多少人家也腰杆子硬。没看屯子里,过得最享受的,就是那几家只有闺女的吗?有儿子的,哪个敢这么几千几千的花。一分钱都得掰两半儿,想着花呢!

还都羡慕林老七家的闺女学习好,老大虽然成绩一般,但是老二老三都是大学苗子,将来考上了大学,进了城,老两口子只等着享福了。

以前别人一说他有福,闺女知道疼父母,贾敏还好点儿,林大海是真生气,他半辈子想要儿子没要上,别人一说这话,他就觉得人家是在讽刺他。但这会儿不一样了。特别是这一次全乡统考之后,他三个闺女,两个全乡拔尖的,走出去,谁不羡慕他啊!现在农村人也都意识到了,考上大学就算是出息人了,他家这眼看着就是两个手拿把掐的大学生了。去镇上买东西啥的,以前不认识的人,听别人说他俩闺女的好成绩之后,都会主动来跟他担话,问他咋教的。那成就感呦,别提多美了!

gu903();